天安字典

《记游松风亭》

时间: 2025-07-12 15:03:01

诗句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5:03:01

记游松风亭

作者: 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惠州的嘉祐寺居住,游览松风亭。走累了,想在亭子里休息。远远望去,亭子还在树梢上,心中想着这是怎么才能到达的呢?良久,突然明白这里有什么地方是不能休息的呢?于是就像挂钩的鱼一样,忽然得到了释放。如果人能够领悟这一点,即使在敌阵相接、战鼓如雷的紧急时刻,前进会死于敌手,后退会死于法令,此时也不妨好好休息。


注释

  • 寓居: 暂时居住。
  • 纵步: 随意走动。
  • 亭宇: 亭子的建筑。
  • 木末: 树木的顶端。
  • 歇不得处: 无法休息的地方。
  • 如挂钩之鱼: 比喻像鱼上钩一样,意外获得释放。

典故解析

苏轼所描绘的松风亭,是其身处惠州时所游览的地方,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闲适心境。同时,“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暗指战乱中的紧张局势,表现了在逆境中仍需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个性洒脱、才华横溢,经历了多次政治起伏。其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诗歌创作于苏轼贬谪惠州期间,正值他人生低谷,但也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豁达。


诗歌鉴赏

《记游松风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游历松风亭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悟。诗中描绘了一个人在自然美景中放松身心的画面,结合他当时的生活处境,显得格外深刻。

诗的开头,苏轼以“余尝寓居”引入,展示了他的亲身体验,接着描绘了走累后希望休息的状态。通过“望亭宇尚在木末”,诗人表达了对目标的渴望,体现出一种追求理想的精神。随之而来的“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则展现了他对外在环境的反思,揭示出一种哲学的思考:在纷扰的外界中,内心的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最终,诗人用“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的比喻,表达了顿悟的喜悦。即使在战乱之中,内心的安宁与休息依然是可能的。整首诗在沉郁中流露出乐观,表现了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从容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说明作者曾在此地居住,设定了诗的背景。
  2. “纵步松风亭下” - 描述了在松风亭下漫步的悠闲状态。
  3. “足力疲乏” - 身体感到疲惫,体现出游览的劳累。
  4. “望亭宇尚在木末” - 远望亭子,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5. “意谓是如何得到?” - 对目标的思考与追问。
  6.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 - 突然意识到内心的安宁比外在的环境更重要。
  7. “如挂钩之鱼” - 用比喻形象化自己的感受,表达解脱的瞬间。
  8. “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 - 形象地描述战争的紧张状态。
  9. “进则死敌,退则死法” - 描绘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10. “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 传达出即使在逆境中也应保持内心的宁静,适时休息。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如挂钩之鱼”传达出意外获得解脱的感觉。
  • 对仗: “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松风亭的游历,表达了在生活困境中如何寻求内心的宁静,以及在外部压力下保持从容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风亭: 象征着宁静与自然的美好,代表理想与心灵的归宿。
  • 树木: 代表着自然的生命力,给人以庇护和安慰。
  • 兵阵与鼓声: 反映了世事的纷扰与紧张,形成与自然宁静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松风亭”位于哪个地方?

    • A) 杭州
    • B) 惠州
    • C) 苏州
    • D) 成都
  2. 诗中提到“进则死敌,退则死法”意指什么?

    • A) 进攻和退却的选择
    • B) 生活的无奈
    • C) 战争的残酷
    • D) 以上皆是
  3. “如挂钩之鱼”形容哪种状态?

    • A) 绝望
    • B) 解脱
    • C) 疲惫
    • D) 渴望

答案:

  1. B) 惠州
  2. D) 以上皆是
  3. B) 解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但李白更多地表达了对豪放洒脱的追求。
  • 陶渊明《饮酒》:以归隐田园为主题,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宁静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苏轼的《记游松风亭》。

相关查询

道上见梅花 归次汉中境上 龙眠画马 新春感事八首终篇因以自解 初夏幽居杂赋七首 其七 杂赋 庚申元日口号六首 其一 雨夕排闷 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 春晴暄甚游西市施家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济弱扶倾 悖悖 运开头的成语 虓虎 缶字旁的字 椅柅 欺人眼目 禾字旁的字 鸠工庀材 包含试的成语 秋高气和 秋毫无犯 亠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怜察 贪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