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大秦寺》

时间: 2025-05-21 04:05:38

诗句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仙游潭五首。

(潭上有寺三。

二在潭北,循黑水而上为东路,至南寺。

渡黑水西里余,従马北上为西路,至北寺。

东路险,不可骑马,而西路隔潭,潭水深不可测,上以一木为桥,不敢过。

故南寺有塔,望之可爱而终不能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4:05:38

诗词名称: 大秦寺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仙游潭五首。潭上有寺三。
二在潭北,循黑水而上为东路,至南寺。
渡黑水西里余,従马北上为西路,至北寺。
东路险,不可骑马,而西路隔潭,潭水深不可测,上以一木为桥,不敢过。
故南寺有塔,望之可爱而终不能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开阔的平原,山坡上绿意盎然。突然看到一座孤独的塔,显得格外明亮,独自面对着混乱的山峦。心灵满足于幽静的探索,迎风而立,不禁感到震撼。原野的宽广如同大海,层层叠叠向东延伸。

在仙游潭中,有三座寺庙。两座寺在潭北,沿着黑水向上走可到达南寺。渡过黑水向西,沿着马路北走可到达北寺。东路险峻,无法骑马而过,而西路则是隔着潭水,潭水深不可测,上面放着一根木头作为桥,令人不敢轻易尝试。因此南寺的塔虽好看,却终究无法到达。

注释:

  • 晃荡平川:形容开阔的平原。
  • 坡陀:指山坡。
  • 孤塔:形容一座独立的塔。
  • 信足:形容心灵的满足与信心。
  • 幽寻:幽静的探索之旅。
  • 衮衮尽东倾:形容层层叠叠的田野向东延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均有极高的成就,风格豪放、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诗中描绘了他在自然景观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震撼,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体现了作者在贬谪过程中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追求。开篇的“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展现出辽阔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接着“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则突出了孤独的对比,带有一种孤高和不屈的精神。诗中以塔为象征,暗示着追求理想与信念的坚定,尽管环境险恶,仍然向往着美好与宁静。苏轼在诗中通过对比与对仗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中对地理位置的详细描述,一方面让人感受到探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景象中,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晃荡平川尽:形容开阔的平原,给人一种无限延展的感觉。
  2. 坡陀翠麓横:描绘了一片绿意盎然的山坡,展现丰盈的自然景观。
  3. 忽逢孤塔迥:突如其来的孤塔,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4. 独向乱山明:孤塔在混沌的山中显得格外明亮,象征着追求的理想。
  5. 信足幽寻远:表达内心的满足,愿意进行深远的探索。
  6. 临风却立惊:站在风中,感受到一种震撼的美感。
  7. 原田浩如海:原野的广阔如同大海,形象地描绘出辽阔的田野。
  8. 衮衮尽东倾:层层叠叠的田野向东延伸,表现出自然的壮美。

修辞手法:

  • 对比:孤塔与山峦的对比,表现出孤独与渴望的主题。
  • 意象:孤塔、山川、潭水等意象,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 比喻:将田野比作海,增强了诗的气势与广阔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诗人对理想与美的追求,尽管身处逆境,但仍然向往高远的境界和宁静的生活。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折射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塔: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乱山:代表复杂的人生道路与挑战。
  • 潭水:深不可测,象征着未知与危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塔”象征着什么?

    • A. 孤独
    • B. 理想
    • C. 安全
    • D. 财富
  2. 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主要体现了什么?

    • A. 生命的痛苦
    • B. 理想的追求
    • C. 对财富的渴望
    • D. 对权力的追求
  3. 诗中提到的“黑水”指的是哪个方向的道路?

    • A. 东路
    • B. 西路
    • C. 南路
    • D. 北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鹿柴》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1.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更多的是豪放与奔放的情感。
  2. 王维《鹿柴》: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宁静,体现出一种更为内敛的情感,与苏轼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清平乐 其三 赐从游万岁山词 清平乐 其一 八月十九日内子暨儿辈北来,仍寓东铁匠胡同旧庐 清平乐 其二 寿包天笑八十 清平乐 其六 清平乐 清平乐 春雨 清平乐 寄徐都司 清平乐 寄复初省郎,兼简希孟文友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月部首的字有哪些字_月部首汉字大全及笔顺详解 锦帷 朱衣点额 孅犁 15画属木的汉字大全_15画属木的字详解 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涸的词语有哪些 尧龄 绞丝旁的字 显字草书怎么写?这份显字草书笔顺详解,助你轻松掌握_汉字草书学习 | 顯字草書 贝字旁的字 鸟毛笔字怎么写?鸟毛笔字书写技巧与笔顺详解_汉字书写学习 出乎 齐镳并驱 龠字旁的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耂字旁的字 丧言不文 雪字拼音怎么写_雪字的拼音及发音详解_汉字拼音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