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7:52
满江红
作者:李婴 〔宋代〕
荆楚风烟,寂寞近中秋时候。
露下冷兰英将谢,苇花初秀。
归燕殷勤辞巷陌,鸣蛩凄楚来窗牖。
又谁念江边有神仙,飘零久。
横琴膝,携筇手。
旷望眼,闲吟口。
任纷纷万事,到头何有。
君不见凌烟冠剑客,何人气貌长依旧。
归去来一曲为君吟,为君寿。
这首词描绘了近中秋时节的萧瑟景象,荆楚大地上弥漫着愁苦的风烟,兰花在露水下正要凋谢,芦花刚刚开始绽放。归来的燕子在巷陌间频频告别,窗前传来蝉鸣声,显得十分凄楚。然而,又有谁能想到江边还有神仙在悠然自得,漂泊已久呢?我倚着琴膝,手持竹杖,遥望远方,自在地吟唱。任凭世间纷纷扰扰,到头来又能得到什么呢?难道你没有见过那凌烟冠的剑客,依旧保持着气宇轩昂的风度吗?我想回去,唱一曲为你,愿你长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凌烟冠剑客”指的是古代侠客的形象,象征着风流倜傥、潇洒不羁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李婴,生于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中秋前夕,诗人感受到节气变化带来的孤寂与思考,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满江红》是李婴的一首情感深邃的词作,整体上通过描绘中秋前夕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词中“荆楚风烟”开篇即设定了诗的基调,寂寞的情绪贯穿全篇。随着兰花将谢、归燕辞巷,诗人似乎在透过这些自然景象来感知人生的无常与美好。
在“又谁念江边有神仙,飘零久”一句中,诗人用神仙作为隐喻,表达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同时也暗示着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整个词作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人提出“任纷纷万事,到头何有”,不仅是对世事的感慨,更是一种哲学的反思,让人深思。在对比“凌烟冠剑客”时,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便世事繁杂,仍应保持一颗洒脱的心。整首词作在情感的流动中,展现出一种对生命价值的追问,兼具抒情与哲理。
逐句解析
荆楚风烟,寂寞近中秋时候。
描绘一幅寂寥的秋景,荆楚大地的风烟弥漫,带有一丝忧伤。
露下冷兰英将谢,苇花初秀。
露水下的兰花即将凋谢,芦花初绽,寓意着生命的无常与易逝。
归燕殷勤辞巷陌,鸣蛩凄楚来窗牖。
燕子在巷陌间频频告别,窗外传来的蝉鸣声显得格外凄楚。
又谁念江边有神仙,飘零久。
诗人思考着江边的神仙,象征着超脱世俗的生活。
横琴膝,携筇手。
诗人自得其乐,手持竹杖,意象中流露出闲适与自在。
旷望眼,闲吟口。
远眺天地,轻声吟唱,体现一种豁达的心态。
任纷纷万事,到头何有。
对世事纷扰的无奈感慨,最终一切又能得到什么呢?
君不见凌烟冠剑客,何人气貌长依旧。
提出对永恒风采的追问,剑客的气质与风度成为对比。
归去来一曲为君吟,为君寿。
诗人希望能唱一曲祝愿对方长寿,表达深厚的情感。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感受,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传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荆楚风烟”中的“荆楚”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南方
C. 西方
D. 东方
诗中“鸣蛩凄楚”是指什么声音?
A. 笑声
B. 蝉鸣
C. 鸟鸣
D. 风声
本诗表达的核心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失落与思考
C. 愤怒
D. 幸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