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3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7:35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作者:苏轼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
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
人纵健,头应白。
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
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
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这天难道没有情义吗?其实天也知道留客的多情。春天已经渐暖,今天怎么还飘着轻雪呢?你过了春天,我却该归去,陶醉于山泉石间。恐怕到那时我饮酒时会忽然想念你,云山将我们隔开。世事浮沉,真是难以预料。即使人再健壮,白发终会到来。我何必再推辞一次醉酒呢,这样的欢聚难以再觅。想向佳人诉说我的离愁,泪水早已在眼睫上凝聚。但愿新燕不要再回到这里,音信断绝。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期间,因其朋友文安国即将返回朝廷,诗人借此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词,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暖意与轻雪的对比,暗示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天岂无情”引入,表现出对上天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接着又提到春天的来临,却在这温暖的季节中感受到一丝寒意,暗示离别的伤感。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一句,展现出一种归去的无奈。尽管春暖花开,诗人却意识到自己即将分别,选择回归自然,寻求一丝安慰。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离别的忐忑,“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他预感到未来的思念将会无时不在,云山的隔阂象征着两人之间的距离和心灵的孤独。
词的后半部分,诗人更加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一句,显示出他对友人情谊的珍惜,甚至希望借酒消愁。在表达离恨时,泪水已在眼睫上凝聚,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失落与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
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
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
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
人纵健,头应白。
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
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
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离别之苦,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轻雪”主要象征什么?
诗人为什么选择“耽泉石”?
“云山隔”这一句传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满江红》与岳飞的同名词作都表达了对国家与友人的感情,但苏轼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岳飞则强调忠诚与壮志。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