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1:16
鹧鸪天 壬申除夕
作者: 王蛰堪
聒耳宵声伴岁阑。
重燃红烛认悲欢。
一窗寒绪来天外,
半世浮名付酒边。
惊鬓换,叹情迁。
几回今夕感流连。
等閒又是残更尽,
独抚心痕似那年。
全诗翻译:
喧闹的夜声伴随着岁末的到来,
重新点燃的红烛让我想起了悲欢离合。
窗外寒冷的心绪悄然而来,
半生的浮名就随酒水抛在一边。
惊白了鬓发,感叹情感的迁移。
几次在今夕时刻感到流连忘返。
转眼又是残更尽时,
我独自抚摸心中的痕迹,仿佛回到了那一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擅长描写人生的感悟与时光的流逝,其作品常常渗透着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写作于壬申年除夕,正值辞旧迎新之际,反映了诗人在岁末时对人生、时间、情感的思索与感慨。
这首《鹧鸪天 壬申除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内心独白。开篇的“聒耳宵声伴岁阑”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喧闹而又充满感伤的氛围中,喧闹的声音与岁末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一年即将结束,过往的一切都在此刻交织。接下来的“重燃红烛认悲欢”,则通过点燃红烛的细节,传达出对过去一年中各种经历的回忆与反思。
诗中提到“一窗寒绪来天外”,展现出一种孤独和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在除夕之夜显得尤为突出。人们在这个团圆的时刻,常常会不自觉地回首过往,思念那些已经逝去的时光与人。接着“半世浮名付酒边”,则表达了对虚名的无奈和对现实的放下,酒是人们在欢聚时常常依赖的媒介,也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整首诗在“惊鬓换,叹情迁”中达到了情感的高潮,岁月的流逝带走了青涩与激情,留下的是对过往的感慨与无奈。最后的“独抚心痕似那年”更是将情感推向极致,诗人独自面对内心的痕迹,似乎在探寻那段已逝去的岁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感伤的氛围,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与人生变迁的感慨,结合除夕这一特殊时刻,展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构成了一幅岁末感慨的情感画卷,充满了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聒耳宵声伴岁阑”中的“聒耳”是什么意思?
A. 宁静
B. 嘈杂
C. 悲伤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红烛”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希望
C. 团圆
答案:C
“半世浮名付酒边”中,诗人对名声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忽视
C. 追求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与学习,读者不仅可以领会到诗人的情感,还能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岁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