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15:1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5:12:04
鹊桥仙(丙寅七夕)
作者: 郭应祥 〔宋代〕
两情相向,一年厮睚,等得佳期又到。
休言夜半悄无人,那喜鹊也须知道。
来今往古,吟诗度曲,总漫萦牵怀抱。
不如乞取巧些些,待见了分明祷告。
两情相向,经过一年又一年,终于等待到这个美好的时刻。
不必说在夜半时分悄然无声,连那喜鹊也应该知道。
从古至今,吟唱诗歌、谱写曲子,都是我心中不断萦绕的情思。
不如求个巧妙的办法,等到见面时,明确地祈祷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象征着忠贞的爱情。诗中提到的“喜鹊”指的是在七夕这天,喜鹊搭桥帮助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故事。
作者介绍:
郭应祥,字士英,号紫兰,宋代诗人,以词风婉约著称。他的作品常反映出对爱情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鹊桥仙》创作于丙寅年(约1086年),正值七夕佳节,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团圆的期待,体现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郭应祥的《鹊桥仙(丙寅七夕)》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传统中国文化中对爱情的重视与期盼。整首词围绕七夕节的主题展开,诗人在开头就点明了两情相望的情感基础,强调了“等得佳期又到”的期盼之情。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尤为常见,他们通过诗歌寄托对爱情的向往与祝福。
“休言夜半悄无人,那喜鹊也须知道”,这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喜鹊赋予了知晓人间情感的能力,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浪漫气息。喜鹊不仅是爱情的象征,更是传统文化中与七夕节密切相关的元素,暗示着诗人对美好爱情的信仰和期待。
后两句“来今往古,吟诗度曲,总漫萦牵怀抱”则通过回溯历史,强调了爱情主题的永恒性与普遍性。诗人通过吟唱来表达心中的情感,显示了诗人与古人情感的共鸣。
最后一句“不如乞取巧些些,待见了分明祷告”则是将个人的情感与传统习俗结合,体现了对爱情的真诚祈愿。整首词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使人感受到那种渴望相聚的强烈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期待,表达了在七夕这个特别日子里,诗人对美好爱情的祝愿。通过对古今情感的回顾,诗人强调了爱情的永恒性,传达出对团圆与相爱的美好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鹊桥仙》是谁的作品?
A. 李白
B. 郭应祥
C. 苏轼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佳期”指的是什么?
A. 春节
B. 七夕
C. 中秋
D. 端午
诗中“喜鹊”在文化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财富
C. 爱情与团圆
D. 努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