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归中丞使新罗》

时间: 2025-05-04 04:16:42

诗句

诏使殊方远,朝仪旧典行。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

异俗知文教,通儒有令名。

还将大戴礼,方外授诸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16:42

送归中丞使新罗

原文展示

诏使殊方远,朝仪旧典行。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
异俗知文教,通儒有令名。
还将大戴礼,方外授诸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发的中丞使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先,诏使来自遥远的地方,典礼的程序都依然遵循着古老的传统。在这无尽的天空下,诗人展望着使者未来的旅程。暂时的喜悦是孤山的出现,但长久的忧愁则是心中积蓄的思绪如同水平的水面般平静。野外的风吹动着鼓声,海上的雨湿透了旗帜。异国的风俗和文化,诗人希望能传播文教,通达儒家的名声。而他还将以大戴的礼仪,向远方的学生教授。

注释

  • 诏使:皇帝的使者。
  • 殊方:远方、异国。
  • 朝仪:朝廷的礼仪、制度。
  • 浮天:广阔的天空。
  • 孤山:指远离尘嚣的山,象征着孤独与清静。
  • 积水平:指心中积累的忧愁。
  • 野风:自然界的风,带有自由的意味。
  • 危旌:指在高处飘扬的旗帜,象征着使命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皇甫冉,字子华,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抒情诗,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的盛况。新罗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诗人写此诗是为送别前往新罗的使者,表达对外交使命的重视与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练而深邃的语言,充分展示了唐代诗人的艺术才华。诗的开头用“诏使殊方远”引入,使读者感受到使者出征的严肃性与遥远的距离,紧接着通过“朝仪旧典行”强调了传统礼仪的重要性,表现出对文化根基的尊重。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一句,展现了使者在这无尽的天空下,充满希望的展望未来,同时也隐含着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性。接着,诗人用“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对比手法,表达内心的矛盾:短暂的欢愉与长久的忧愁交织在一起,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复杂情感。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氛围,鼓声和雨水象征着使者行程中的艰险与不易。最后两句则引出了诗人对文化交流的期待,展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与对未来的希望,表现出对异域文化的宽容与包容。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使者的送别,更是对文化交流的赞美,体现出唐代盛世的开放与包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诏使殊方远”:说明使者来自遥远的地方。
  2. “朝仪旧典行”:强调使者出行时遵循的传统礼仪。
  3. “浮天无尽处”:描绘天空的浩渺与无边。
  4. “望日计前程”:展望未来,充满了希望。
  5. “暂喜孤山出”:短暂的喜悦,象征着脱离尘世的安宁。
  6. “长愁积水平”:长久的忧愁如同平静的水面,内心的复杂情感。
  7. “野风飘叠鼓”:自然界的风带动鼓声,暗示送别的气氛。
  8. “海雨湿危旌”:海上的雨水湿透了旗帜,象征着艰难的旅程。
  9. “异俗知文教”:展现了对异国文化的重视。
  10. “通儒有令名”:强调儒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11. “还将大戴礼”:指向教育的传承与礼仪的坚持。
  12. “方外授诸生”:希望能在异域教授学生,展现文化交流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暂喜”与“长愁”的对比,突出情感的复杂性。
  • 象征:孤山象征着宁静与清净,鼓声和雨水则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化交流的期待与对使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唐代的开放精神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孤独与宁静,反映诗人对理想与归属的追求。
  • 浮天:无尽的天空,象征无限的可能性与希望。
  • 野风:自然的力量,代表自由与不羁。
  • 危旌:旗帜象征荣耀与使命感,传达出对使者的期望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诏使”是指什么?

    • A. 皇帝的使者
    • B. 平民
    • C. 将军
    • D. 学者
  2.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只喜悦
    • B. 只忧愁
    • C. 喜忧参半
    • D.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异俗知文教”主要强调了什么?

    • A. 传统文化
    • B. 外国文化的传播
    • C. 科技发展
    • D. 农业生产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皇甫冉的《送归中丞使新罗》则更多地关注文化交流与国家使命,展现了更广阔的视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寄诸弟 上方僧 野居 春游南亭 答王郎中 送陆侍御还越 汉武帝杂歌三首 寄大梁诸友 岁日寄京师诸季端武等 三台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米字旁的字 折冲厌难 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谨小慎微 中郎有女 幾字旁的字 包含絶的词语有哪些 凡识 应开头的成语 排栅 空桑 齐州九点 两意三心 陈开头的成语 贝字旁的字 沈哦 鼓字旁的字 一去不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