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1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16:42
诏使殊方远,朝仪旧典行。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
异俗知文教,通儒有令名。
还将大戴礼,方外授诸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发的中丞使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先,诏使来自遥远的地方,典礼的程序都依然遵循着古老的传统。在这无尽的天空下,诗人展望着使者未来的旅程。暂时的喜悦是孤山的出现,但长久的忧愁则是心中积蓄的思绪如同水平的水面般平静。野外的风吹动着鼓声,海上的雨湿透了旗帜。异国的风俗和文化,诗人希望能传播文教,通达儒家的名声。而他还将以大戴的礼仪,向远方的学生教授。
作者介绍:皇甫冉,字子华,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抒情诗,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的盛况。新罗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诗人写此诗是为送别前往新罗的使者,表达对外交使命的重视与祝愿。
这首诗以其简练而深邃的语言,充分展示了唐代诗人的艺术才华。诗的开头用“诏使殊方远”引入,使读者感受到使者出征的严肃性与遥远的距离,紧接着通过“朝仪旧典行”强调了传统礼仪的重要性,表现出对文化根基的尊重。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一句,展现了使者在这无尽的天空下,充满希望的展望未来,同时也隐含着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性。接着,诗人用“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对比手法,表达内心的矛盾:短暂的欢愉与长久的忧愁交织在一起,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复杂情感。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氛围,鼓声和雨水象征着使者行程中的艰险与不易。最后两句则引出了诗人对文化交流的期待,展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与对未来的希望,表现出对异域文化的宽容与包容。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使者的送别,更是对文化交流的赞美,体现出唐代盛世的开放与包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化交流的期待与对使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唐代的开放精神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诏使”是指什么?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异俗知文教”主要强调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