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立之红叶》

时间: 2025-04-26 19:58:06

诗句

雨露三春少,风霜一夜多。

从来有根本,不怕下枝柯。

楚岸枫相属,吴山橘与和。

秋居好相慰,醉色伴吾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8:06

诗词名称: 次韵立之红叶

作者: 王令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雨露三春少,风霜一夜多。
从来有根本,不怕下枝柯。
楚岸枫相属,吴山橘与和。
秋居好相慰,醉色伴吾酡。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雨露少之又少,风霜却在一夜之间增多。
自古以来,事物都有其根本的依托,不怕下枝的生长。
楚地的岸边枫树相依,吴山的橘子也和谐相处。
在这样的秋天居住,真是令人感到安慰,醉人的色彩伴我陶醉。

注释:

  • 雨露:比喻春天的滋润和恩惠。
  • 楚岸:指楚地的河岸,枫树在此生长。
  • 吴山:吴地的山脉,橘树生长的地方。
  • 秋居:在秋天的居住状态。
  • :微醉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楚岸和吴山:楚、吴两地的典型地理标志,体现了南方特有的水乡风光。
  • 醉色伴吾酡:可能指代诗人对自然美的陶醉,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明,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季,正值红叶纷飞之时,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与心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诗歌鉴赏:

王令的《次韵立之红叶》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了深邃的哲理与情感。诗的开头“雨露三春少,风霜一夜多”,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春天的滋润难得,而严寒的风霜却显得突如其来,反映了人生中的无常与变迁。接着,诗人引出了“从来有根本,不怕下枝柯”的观念,强调了内在的稳定与支撑,使人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坚韧不拔。

“楚岸枫相属,吴山橘与和”则描绘了南方特有的自然景象,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一句“秋居好相慰,醉色伴吾酡”,不仅传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也暗示了在自然的怀抱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慰藉与宁静。整体来看,诗作通过静谧的自然画面,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雨露三春少,风霜一夜多:春天的雨露稀少,而风霜却在一夜之间增多,表现了自然变化的无常。
    • 从来有根本,不怕下枝柯:强调根本的存在使人不惧外在的变化。
    • 楚岸枫相属,吴山橘与和:描绘了南方特有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秋居好相慰,醉色伴吾酡:在秋天的美景中得到慰藉,感受到自然的陶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增强表达的深度。
    • 对仗:如“楚岸枫相属,吴山橘与和”,体现了工整的对仗工艺。
  • 主题思想:
    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雨露: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 风霜:象征困难与挑战。
  • 枫、橘:代表不同的自然景象,体现了南方的丰富多彩。
  • 秋天:象征成熟与反思,带有淡淡的忧伤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楚岸”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答案: B
  2. “醉色伴吾酡”中的“酡”字表示什么状态?

    • A. 清醒
    • B. 微醉
    • C. 疲惫
      答案: B
  3.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元素来表达情感?

    • A. 雨露
    • B. 风霜
    • C. 枫树与橘子
    • D. 以上皆是
      答案: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杜甫《春望》: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词对比:

  • 王令与陶渊明的诗歌都以自然为主题,但王令的诗更具时令感,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内心的恬淡与超然。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令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绝缨歌 杂兴 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 送刘十(一作刘十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同张员外諲酬答之作 不调归东川别业 李兵曹壁画山水各赋得桂水帆 留别王卢二拾遗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展的成语 恶贯祸盈 吴人不识越境 包含散的成语 斗字旁的字 薄祚寒门 月开头的成语 豸字旁的字 暴腮龙门 片甲不还 如虎傅翼 恨不相逢未嫁时 醛基 阴阳学 捏弄 户字头的字 示字旁的字 臼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