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0:50
孟子不肯比伊尹,仲尼方可期文王。
圣贤自得固厚重,庸俗始以己较量。
微生喜以佞面诋,臧氏恶非礼所当。
惜哉二子不自重,以人可否何不详。
孟子不愿意与伊尹相比,仲尼才可以期待文王的风范。
圣贤自有其深厚的内涵,而庸俗之人却总拿自己与圣贤相提并论。
微生喜借助谄媚的面孔来抨击别人,臧氏则因非礼而受到谴责。
可惜这两位对自己没有足够的重视,何必去在意他人的评判?
王令,宋代诗人,精通古文,诗作风格清新、典雅,擅长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圣贤与庸俗之人之间的对比,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这首诗在结构上较为简单,每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象,诗人在这里通过历史人物的比喻,表达了对当今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中的“孟子”和“伊尹”代表了真正的贤者,而“庸俗”则象征了不自量力的常人。通过这种对比,王令不仅表现出对古代贤者的崇敬,也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诗中提到的“微生喜”和“臧氏”,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对比,显示出不屑于依靠谄媚和非礼之人。整首诗透过对历史的反思,让人意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警示人们要珍惜自己的价值。
诗中运用了对比,通过“圣贤”与“庸俗”的对立,突出了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同时,诗句中的历史人物引入也增强了诗的厚重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自我修养和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警醒人们要珍惜自我,不要随波逐流。
孟子与哪位历史人物作比较?
诗中提到的“庸俗”指的是?
诗的主题思想是?
答案:1.A 2.B 3.B
可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强调及时行乐,而王令强调内心的修养和自我认知,两者在价值观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