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23:3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1:36
点绛唇
曾觌 〔宋代〕
细雨斜风,上元灯火还空过。
下帘孤坐,老去知因果。
风月词情,冷落教谁和。
今忘我,静中看破,
万事空花堕。
细雨轻轻倾斜着,微风拂面,元宵的灯火在空中悄然流逝。
我独自在帘下静坐,年纪渐长才明白因果关系。
风月的情景和词句,冷落了谁来与我共鸣。
如今我已忘记了自己,静静地看破世事,
万事皆是空花,纷纷坠落。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因果”二字常用于佛教哲学,讲述因果法则,强调因果关系的哲理性。
曾觌(生卒年不详),字德明,号自恺,南宋时期的词人,其词风清丽婉约,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人生、爱情的感悟,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本词写作于元宵节期间,诗人在这样的节日中感受到的孤独与落寞,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曾觌的《点绛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在雨中微风里独坐的诗人形象。开篇的“细雨斜风”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恰到好处地引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元宵节的灯火象征着过往的热闹与欢愉,而如今却显得空荡荡的,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诗人在“下帘孤坐”中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随着年岁渐长,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风月词情,冷落教谁和”一句,表现了诗人对风月情景的感慨,内心的孤独与冷落如影随形。此时,诗人似乎在问,谁能与我共鸣?在这样的境况中,诗人选择了“今忘我”,在静谧中看破万事,显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万事空花堕”则是对人生虚无的感悟,万事如梦,最终归于无。
整首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雨、灯火、孤坐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沉思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以及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淡然态度。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其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细雨斜风”中“斜”字的意思是?
“万事空花堕”中的“空花”指的是什么?
本词主要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与曾觌的《点绛唇》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悟,但李清照的词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与女性视角。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显得更为豪放,强调个体的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和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以上资料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曾觌的《点绛唇》及其在古代诗词中的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