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7:28
天佑休明祚,时生俊杰臣。
贤科首多士,宰府泽生民。
焕烂三台正,冲融四海春。
欲知甄冶力,试问白头人。
上天保佑着明主的福泽,时代也孕育了杰出的臣子。
贤良的科举制度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宰相的恩泽惠及了百姓。
三台的光辉灿烂,四海之内春意融融。
想要知道甄冶的才能,不妨问问那些年长的人。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致力于政治改革,主张中正之治,反对权臣专权。
这首诗作于司马光为韩国富公(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官员)去世而作的挽辞,表达了对其功绩的缅怀与悼念。诗中反映了作者对贤良政治的信仰与对人才的重视。
这首诗在字句上简练而意蕴深远,开头的“天佑休明祚”表达了上天对明君的庇佑,显示了对国家治理的期待与信仰。接下来的“贤科首多士”,强调了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方面的重要性,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文人政治的重视。诗中描绘的“焕烂三台正,冲融四海春”,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
最后一句“欲知甄冶力,试问白头人”,不仅表达了对韩国富公才能的敬仰,也传递出一种对历史的思考与敬重,鼓励后人向长辈学习,汲取智慧。这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已故者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希冀,具有深刻的历史感与哲理思考。
本诗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如“贤科首多士,宰府泽生民”,形成了和谐的音韵和节奏。此外,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通过星辰和季节变化描绘国家的繁荣与和谐。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贤良政治的推崇和对人才的重要性强调,同时表达了对已故者的追忆与敬仰,鼓励后人学习借鉴。
诗中提到的“贤科”指的是什么?
A. 优秀的科员
B. 科举制度
C. 贤良的士人
答案: B
“试问白头人”中的“白头人”指的是?
A. 年轻人
B. 年长的人
C. 官员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三台”象征什么?
A. 食物
B. 光辉与权力
C. 水源
答案: B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邃意蕴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