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3:2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3:28:26
犯重比生清净行,平等性中无捐益。
水裹不用觅鱼踪,天边何处观鸟迹。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世俗繁重的超脱,强调清净的修行。在平等的本性中,没有任何的增减。在水中捕鱼无须寻找鱼的踪迹,天边何处去观望鸟的足迹呢?
这首诗并没有明显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出其思想受到了佛教哲学的影响,强调内心的清净与超脱,反映了宋代禅宗思想的深刻内涵。
释道枢是宋代著名的禅宗僧人,生平事迹不多,但其作品深具哲理,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道枢所处的时代,佛教在中国盛行,尤其是禅宗,影响深远。
这首诗作于道枢对世俗纷扰的思考,反映出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物质世界的超脱。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的看法与内心的追求。诗中“犯重比生清净行”一句,突出人们在世俗生活中承受的重负,与追求内心清净的矛盾。此处的“清净行”不仅是对物质的放下,更是对精神的升华。
“平等性中无捐益”则强调了万物的本质是平等的,人的繁重负担往往来自于自我心灵的执着,真正的解脱在于放下这种执着。接下来的“水裹不用觅鱼踪”,寓意深远,提醒我们在生活的漩涡中,不必去追寻那些表面的成就与欲望,真正的智慧在于观察不求。
最后一句“天边何处观鸟迹”,引导读者思考,真正的自由和视野并不在于外界的追求,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清晰。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深厚的哲理,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等,强调放下世俗欲望与执着,反映了禅宗的精神追求。
诗中提到的“清净行”主要是指什么?
“平等性中无捐益”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诗中“水裹不用觅鱼踪”意在表达?
对比两者,前者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依恋,后者则渴望超越世俗的束缚,转向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