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1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5:03
题夹漈草堂 其二
作者: 郑樵 〔宋代〕
堂后施柴堂上烧,
柴门终日似无聊。
蓼虫不解知辛苦,
松鹤何能慰寂寥。
述作还惊心力尽,
吟哦早觉鬓毛彫。
布衣蔬食随天性,
休讶巢由不见尧。
在草堂后面柴火不断地燃烧,
柴门整日显得无所事事。
蓼虫不理解生活的艰辛,
松鹤又怎能安慰我的孤寂?
写作时我惊讶于心力已尽,
吟哦之间早已发现鬓发斑白。
身着布衣吃着蔬菜顺应天性,
不必惊讶于巢穴中不见尧舜的身影。
作者介绍:郑樵,字子华,号澄江,宋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精通儒学、历史和文学。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和寓意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郑樵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与感受。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困惑中,诗人选择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内心的孤寂。
郑樵的《题夹漈草堂 其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隐士生活的孤独与沉思。诗的开头通过“堂后施柴堂上烧”引入,展示了诗人生活的清苦和寂寥。柴门的“无聊”既是对日常生活状态的描述,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接着“蓼虫不解知辛苦,松鹤何能慰寂寥”,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生物来映射人类的生存状态,表明即使是高洁的松鹤,也无法真正理解他的孤寂与辛苦。
“述作还惊心力尽,吟哦早觉鬓毛彫”句中,诗人自我反省,感叹自己在创作中的疲惫与年华的流逝,表现出一种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布衣蔬食随天性,休讶巢由不见尧”则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接受与满足,表明了对尧舜理想社会的淡泊与放弃,强调了归隐生活的真实与自然。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无奈,也有对自然与现实的深刻理解,体现出郑樵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郑樵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体验,探讨了孤独、时间流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放弃,反映了他对自然、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蓼虫”指代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昆虫
C. 一种蔬菜
D. 一种花卉
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D. 满足
“述作还惊心力尽”中“心力尽”指的是:
A. 精力充沛
B. 心情愉悦
C. 创作的疲惫
D. 生活的富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郑樵的《题夹漈草堂 其二》与王维的《鹿柴》均描述了隐士的孤独生活,但前者更强调内心的疲惫与思考,而后者则更突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隐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