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颂古三十九首》

时间: 2025-04-26 20:39:23

诗句

后念起时前念灭,起灭之念何尝别。

唤取机关木人问,从头弄尽元无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9:23

原文展示:

后念起时前念灭,
起灭之念何尝别。
唤取机关木人问,
从头弄尽元无说。

白话文翻译:

当后来的念头产生时,先前的念头就消失了;
这种念头的起灭又怎么能说是不同的呢?
呼唤那机关木人来询问,
从头上理清这一切,却发现其实是毫无道理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后念:后来的念头。
  • 前念:之前的念头。
  • 起灭:产生和消失。
  • 机关木人:可能指的是一种木偶或机械装置,用来比喻思维的运作。
  • 元无说:原本没有什么可说的,强调真相的无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机关木人”,可能源于宋代对木偶的使用,象征着人类思维的机械性和无意识的反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道枢,宋代高僧,法号道枢,精通禅理,留下了诸多禅诗。他的诗作常常探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时期正值禅宗兴盛,释道枢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思维的起灭与无常,旨在揭示人心的本质和真实的本性。

诗歌鉴赏:

《颂古三十九首》中的这首诗,透过简单的字句,传达了深邃的哲理。诗人以“后念”和“前念”的消长为切入点,揭示了思维的非固定性和无常性。诗的开头就设问,后念的产生必然导致前念的消失,展现出时间与思维的流动性。紧接着,诗人进一步指出,念头的起灭并没有实质的区别,强调存在的相对性。

在“唤取机关木人问”中,木人象征着思维的机械化,而“从头弄尽元无说”则揭示了真实的无言。这里不仅传达出对思维本质的疑问,也引发人们对禅宗“无”与“空”的深思。

整首诗在简约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促使读者反思自身的思维过程,努力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实的自我。诗歌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后念起时前念灭:后来的思想产生时,之前的思想随之消失。
  2. 起灭之念何尝别:思维的产生与消失,实际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3. 唤取机关木人问:呼唤木制的机关来询问,象征着对思维状态的审视。
  4. 从头弄尽元无说:从头去理清一切,却发现其中没有什么值得说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类的思维比作机关木人,强调其机械性。
  • 对仗:诗中“后念”和“前念”、“起灭”与“别”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反问:通过反问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念头的本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思维与存在的非固定性,反映出禅宗的无常观念,促使人们思考内心的真实状态和思维的本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后念:象征未来的思维。
  • 前念:象征过去的思维。
  • 机关木人:象征机械化的思维过程。
  • 元无说:象征无言的真实和本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后念”与“前念”代表什么? A. 未来的思想与过去的思想
    B. 只存在的思想和虚无的思想
    C. 具体的感受与抽象的思考

  2. 诗中“唤取机关木人问”中的“木人”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机械化的思维
    C. 传统的智慧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自然的美
    B. 思维的起灭与无常
    C.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禅僧的诗歌合集》:探讨佛教哲理的诗歌集。
  • 《唐诗三百首》:包含多首与思维、存在相关的诗作。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探讨自然与思维的关系,表达内心的宁静。
  • 李白《月下独酌》:以酒为喻,探讨孤独与思维的流动,展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禅宗诗文选》:介绍禅宗相关诗人的作品。
  • 《宋代诗词鉴赏》:对宋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醉翁操 上西平·送杜叔高 浣溪沙(种松竹未成) 和吴克明 菩萨蛮(双韵赋摘阮)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菩萨蛮(赠周国辅侍人) 瑞鹧鸪·期思溪上日千回 鹧鸪天·发底青青无限春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攻心扼吭 舞爪张牙 舌字旁的字 奉此 包含皋的词语有哪些 巛字旁的字 蒹葭玉树 近目 简净 凿穴为居 灭门之祸 燎结尾的成语 解发佯狂 革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彑字旁的字 能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