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道中闻九里香花》

时间: 2025-07-12 00:18:41

诗句

不见江梅三百日,声断紫箫愁梦长。

何许绿裙红帔客,御风来献返魂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0:18:41

原文展示:

不见江梅三百日,声断紫箫愁梦长。
何许绿裙红帔客,御风来献返魂香。

白话文翻译:

三百天未见江边的梅花,紫箫的声音断了,愁梦漫长无尽。
不知道何处的绿裙红帔的客人,乘风而来,献上返魂的香气。

注释:

  • 江梅:指江边的梅花。
  • 三百日:形容时间的漫长,实际指很久未见。
  • 紫箫:一种传统乐器,象征音乐和情感。
  • 愁梦长:形容因思念而产生的长久愁苦的梦境。
  • 绿裙红帔:指穿着绿色裙子和红色披肩的女子,寓意美丽的客人。
  • 御风:乘风而行,形容轻盈如燕。
  • 返魂香:指能够唤醒灵魂的香气,象征着思念与梦境的交织。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江梅”可能指代唐代诗人王维的《梅花》,表达对梅花的思念。紫箫则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的音乐情怀,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诗中涉及的“返魂香”是一个充满魅惑与梦幻的意象,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往昔的怀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以宁,宋代诗人,以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擅长抒情诗和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作。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以宁的流亡生涯,诗中流露出对故土和美好事物的怀念,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道中闻九里香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和美好事物的思念。诗的开头以“不见江梅三百日”引入,强烈的时间感营造了漫长的等待和思念。接着通过“声断紫箫愁梦长”,进一步加深了愁苦的氛围,紫箫的声音断了,意味着一种情感的中断或失落。

在后半部分,诗人引入了“何许绿裙红帔客”,展现了对美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向往,绿裙红帔的形象有种神秘而又优雅的感觉。最后一句“御风来献返魂香”则是全诗的高潮,暗示着一种超脱俗世的美好,仿佛那位美丽的客人能带来令人回忆起的香气,唤醒沉睡的灵魂。

整首诗在结构上以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为线索,情感上则在思念与渴望之间游走,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交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见江梅三百日:表达了长时间没有见到梅花,暗示诗人对自然美的思念。
    • 声断紫箫愁梦长:音乐的断绝与愁梦的延续,营造了孤独的氛围。
    • 何许绿裙红帔客:引入美丽的客人,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
    • 御风来献返魂香:描绘了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情境,暗示对往日美好的追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返魂香”比作能唤醒思绪的香气,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拟人:通过“御风”来描绘客人的轻盈,赋予人以自然的灵动。
    • 对仗:如“绿裙红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对称美。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忆,表达了对故乡、自然以及人间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 江梅: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紫箫:代表着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绿裙红帔:体现出美丽与优雅。
  • 返魂香:象征着记忆与灵魂的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不见江梅三百日”中的“江梅”指的是什么?

    • A. 江边的梨花
    • B. 江边的梅花
    • C. 江边的桃花
  2. 诗中提到的“紫箫”最能代表什么?

    • A. 思念
    • B. 音乐
    • C. 自然
  3. “御风来献返魂香”中“返魂香”象征着什么?

    • A. 美好记忆
    • B. 现实生活
    • C. 未来希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王以宁的《道中闻九里香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思念与渴望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王以宁更侧重于自然美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大观》
  • 《王以宁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调筝人将行,出绡属绘《金粉江山图》,题 游不忍池示仲兄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本事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摄氏温度 口字旁的字 枝外生枝 分门别类 寓情于景 晨星 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娇开头的成语 甲状软骨 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居安虑危 裸川 花马吊嘴 余思 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