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1:5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1:53:29
游何山
苏轼 〔宋代〕
今日何山是胜游,
乱峰萦转绕沧洲。
云含老树明还灭,
石碍飞泉咽复流。
遍岭烟霞迷俗客,
一溪风雨送归舟。
自嗟尘土先衰老,
底事孤僧亦白头。
今天游览的何山真是个好地方,
层层乱峰环绕着沧海洲。
云雾缭绕着古老的树木,明暗交替,
石头阻碍着飞泉,水流时断时续。
山岭间的烟霞让世俗的游客迷失,
一条溪流伴随着风雨送走归舟。
我不禁感叹,尘世的纷扰早已让我衰老,
究竟为何孤独的僧人也白了头发?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因其才华和人格魅力广受人们喜爱。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情,深刻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
《游何山》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正值他在旅行中感受到的孤独与人生的思考。他在山水间游览,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自己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的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他当时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游何山》是一首表现自然美和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中,苏轼通过描绘何山的奇特风景,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美丽。他用“乱峰萦转绕沧洲”来描绘山的多变与壮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他用“云含老树明还灭”表现出自然的神秘与变化,仿佛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的思考。“遍岭烟霞迷俗客”写世俗的人在美景中迷失,而“一溪风雨送归舟”则是对归途的感慨,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和无常。最后两句“自嗟尘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头”则是对生命的无奈和对孤独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尘世烦恼的厌倦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展现了苏轼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又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厌倦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悟。
诗中“今日何山是胜游”的意思是:
A. 今天去的山是最好的地方
B. 今天的天气很好
C. 山上有很多游客
“云含老树明还灭”描绘了什么?
A. 树木的颜色
B. 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C. 天气的变化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自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