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游何山》

时间: 2025-04-23 01:53:29

诗句

今日何山是胜游,乱峰萦转绕沧洲。

云含老树明还灭,石碍飞泉咽复流。

遍岭烟霞迷俗客,一溪风雨送归舟。

自嗟尘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1:53:29

原文展示:

游何山
苏轼 〔宋代〕

今日何山是胜游,
乱峰萦转绕沧洲。
云含老树明还灭,
石碍飞泉咽复流。
遍岭烟霞迷俗客,
一溪风雨送归舟。
自嗟尘土先衰老,
底事孤僧亦白头。

白话文翻译:

今天游览的何山真是个好地方,
层层乱峰环绕着沧海洲。
云雾缭绕着古老的树木,明暗交替,
石头阻碍着飞泉,水流时断时续。
山岭间的烟霞让世俗的游客迷失,
一条溪流伴随着风雨送走归舟。
我不禁感叹,尘世的纷扰早已让我衰老,
究竟为何孤独的僧人也白了头发?

注释:

  • 何山:指代游玩的山名,实际指代何处的山。
  • 胜游:极好的游玩。
  • 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
  • 沧洲:可能指代海中的小洲,给人以辽阔感。
  • 云含老树:云雾缭绕着古老的树木,表现出自然的神秘和古老。
  • 石碍飞泉:石头阻碍飞泉,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状态。
  • 迷俗客:迷失在自然中的世俗游客。
  • 尘土:指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 孤僧:隐士,象征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因其才华和人格魅力广受人们喜爱。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情,深刻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游何山》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正值他在旅行中感受到的孤独与人生的思考。他在山水间游览,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自己对人生和世事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的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他当时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歌鉴赏:

《游何山》是一首表现自然美和人生感悟的诗作。诗中,苏轼通过描绘何山的奇特风景,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美丽。他用“乱峰萦转绕沧洲”来描绘山的多变与壮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他用“云含老树明还灭”表现出自然的神秘与变化,仿佛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生的思考。“遍岭烟霞迷俗客”写世俗的人在美景中迷失,而“一溪风雨送归舟”则是对归途的感慨,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和无常。最后两句“自嗟尘土先衰老,底事孤僧亦白头”则是对生命的无奈和对孤独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尘世烦恼的厌倦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展现了苏轼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日何山是胜游:今天的何山是最好的游玩地方,开篇即点题,引出游览的主题。
  • 乱峰萦转绕沧洲:描绘山峰的奇特形态,形成环绕的景象,给人一种壮观的视野。
  • 云含老树明还灭:云雾环绕古树,给人以神秘感,暗示时间的流逝。
  • 石碍飞泉咽复流:水流被石头阻碍,表现出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
  • 遍岭烟霞迷俗客:山岭的迷雾让世俗的人迷失方向,寓意对物质世界的迷惘。
  • 一溪风雨送归舟:风雨中的溪流送走归舟,象征人生旅途的变化和归属。
  • 自嗟尘土先衰老:感叹人世的纷扰让自己衰老,深刻的感慨。
  • 底事孤僧亦白头:孤独的僧人也无法逃避白头的命运,体现了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云雾与老树的结合,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变化。
  • 拟人:水流的状态如同人类的情感,表现出生命的无常。
  • 对仗:如“明还灭”“咽复流”,形成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又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表达了对世俗烦扰的厌倦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自然的象征,代表着壮丽与永恒。
  • :象征着变化与无常。
  • :代表着生命的源泉与流动。
  • 风雨: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不易。
  • :象征着人生的旅程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今日何山是胜游”的意思是: A. 今天去的山是最好的地方
    B. 今天的天气很好
    C. 山上有很多游客

  2. “云含老树明还灭”描绘了什么? A. 树木的颜色
    B. 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C. 天气的变化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游何山》和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人生感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乌生八九子 有感(七首) 六么令  □□ 咏史二十一首 其一 丙申岁十月还乡作七首 其二 送鲍生之闽中 赠柯遂卿一首(并序) 感怀二十四首 枣下何纂纂行 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捉风捕影 包含皋的词语有哪些 东封 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奇山异水 疾急 隹字旁的字 日进有功 三浴三薰 牙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谝佞 崴泥 晓风残月 深远 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