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0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00:38
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
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尚书学士得赐头纲龙茶一斤,八饼,今年纲到最迟。
梦绕吴山却月廊,白梅卢橘觉犹香。
杭州梵天寺有月廊数百间,寺中多白杨梅卢橘。
会稽且作须臾意,従此归田策最良。
东南此去几时归,倦鸟孤飞岂有期。
断送一生消底物,三年光景六篇诗。
我乞求的地方三章诗字写得半斜,庙堂之上传来的笑声让我眼前模糊。
上官询问我为何迟滞留恋,盼望着能赐给我头纲和八饼茶。
尚书学士获得了一斤龙茶和八饼,而今年的头纲到得最迟。
梦中围绕着吴山,月廊的白梅和橘子依然香气扑鼻。
杭州的梵天寺有数百间月廊,寺中也长满了白杨梅和橘子。
会稽的生活我也只求一时的意境,自此归乡耕作才是最好的选择。
从东南去那里何时能归呢?倦鸟孤飞又岂能有期?
我已断送了一生消耗的物品,三年光阴竟然只写下了六篇诗。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均有很高的成就,作品风格潇洒自如,富于人情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自广陵返回后,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无奈与思乡之情交织,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深切地表达了苏轼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开头的“乞郡三章字半斜”表现了他在朝廷中所写诗文的无奈,似乎暗示着他在官场中的不如意。而“庙堂传笑眼昏花”则是对朝廷中权谋和虚伪的讽刺,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失望。接下来的几句中,上官的询问和赐予的茶饼,似乎在表面上维持着一种官方的礼节,但苏轼心中却充满了无奈和疲惫。
在后面的意象中,吴山、月廊、白梅、卢橘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仿佛在这些自然美景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归田的渴望在最后几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倦鸟孤飞岂有期”一语,可见他对归去的渴望几乎是绝望的。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从无奈到思乡,再到最终的归隐理想,表现了一种深邃的哲思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无限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乞郡三章”的意思是:
A. 请求的文书
B. 三篇诗歌
C. 田园生活
答案:A
“倦鸟孤飞岂有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归隐的渴望
答案:C
诗中提到的“白梅”和“卢橘”意象主要表达了:
A. 自然的美好
B. 官场的虚伪
C. 生活的无奈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