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1:2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1:26:42
袅袅春风送度关,娟娟霜月照生还。
迟留岁暮江淮上,来往君家伯仲间。
未厌冰滩吼新洛,且看松雪媚南山。
野梅官柳何时动,飞盖长桥待子闲。
春风轻柔地拂过山关,皎洁的霜月照临归来的人。
在这岁末时节,我迟迟留在江淮一带,
常常往返于你家和我的兄弟之间。
对新洛的冰滩吼声依然不厌倦,
且看那松雪交融,妩媚的南山。
野梅与官柳何时才能动春的气息?
飞盖长桥静待你的悠闲身影。
本诗中涉及的典故并不多,但诗中提到的“江淮”可以引申为南北文化的交汇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春风、霜月等意象也常用于古诗词中,承载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时而豪放,时而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和王斿二首 其二》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豁达心态。此时的苏轼,虽身处困境,但依然热爱生活,关注周围的自然景象与人际关系。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岁末冬初的闲适心情,诗人以春风与霜月的对比开篇,感受到春的气息与冬的寒冷交错。虽然深处江淮,诗人依然不忘与友人之间的往来,表现出深厚的友情。诗中提及的“冰滩吼新洛”与“松雪媚南山”,勾勒出冬日的景象与自然的美,诗人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对未来的春天充满期待。
最后两句“野梅官柳何时动,飞盖长桥待子闲”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友人相聚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呈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春天的期待与对生活的热爱。
“袅袅春风”中的“袅袅”指什么样的状态? A. 粗犷 B. 柔和 C. 迅猛
诗中提到的“江淮”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美 B. 文化交汇 C. 友情
“未厌冰滩吼新洛”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厌倦 B. 喜爱 C.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