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20
会景亭
宋代:司马光
景物浩无穷,兹为一都会。
之人心若鉴,万状尽相对。
乔林拥砌底,脩岭倚窗背。
流云过席上,去鸟出天外。
徐徐杖屦整,蔼蔼郊原晦。
来往亦何为,逍遥真乐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广阔的景象,眼前的景物无边无际,仿佛是一处人们聚集的地方。人们的心灵如同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万千景象。高大的树木环绕着台阶,山岭依靠在窗后。流动的云彩在桌面上飘过,飞鸟从天空中飞出。慢慢地整理着鞋履,朦胧的郊原映在眼前。人来人往又为了什么呢?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逍遥自在。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和哲学。他的诗词风格沉稳、典雅,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会景亭》创作于一个特定的环境,可能是在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诗人通过对周围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自由和内心宁静的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内心逍遥的理想,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会景亭》以其清新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示了司马光的深厚文采和哲学思考。诗的开头以“景物浩无穷”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宽广的视野,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无边无际的自然环境中。接着,诗中以“之人心若鉴”引出人心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外界景物的交融。诗中多个意象,如“乔林”、“流云”、“去鸟”,均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的真实感受。“来往亦何为,逍遥真乐内”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对人来人往、追求名利的冷静思考,强调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逍遥和自在。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不仅使诗歌具有深邃的思想性,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自由的向往,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阐述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之人心若鉴”意指什么?
A) 人的内心如镜子一般清晰
B) 人的内心如水一般平静
C) 人的内心如山一般稳重
诗中提到的“流云”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生的繁忙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外界的恐惧
B) 对内心的追求
C) 对生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