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5:46
骊驹北上雪孱颜,
左革右阑矢前驱度汉关。
僧室松杉清照眼,
驿亭烟火迥依山。
马衔边草枯犹瘦,
雁怯胡云冷未远。
贱子不须回首问,
鬓毛萧飒簿书间。
骊驹向北走,上面覆盖着薄薄的雪,马儿的毛色显得有些苍白。前方的引导者左手握着鞭子,右手把弓箭放在前面,顺利通过了汉关。僧人的房子里松树和杉树清新明亮,驿站的烟火在山中显得格外宁静。马嘴里衔着的边草虽然枯萎,却仍显得瘦弱;大雁在寒冷的胡云中显得有些畏惧,尚未远去。无须回头询问,贱子(指朋友)也不要在书卷之间感叹鬓发的苍白与衰老。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治国平天下,文风清新,作品广泛流传。
本诗写于北方的冬季,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旅途中的感受。雪花飘落,寒风刺骨,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心境,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在形式上严格遵循古诗的韵律,语言简练却富有表现力,充满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和人情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骊驹和雪的结合,展现了北上旅途的艰辛与寒冷,紧接着通过对汉关的描写,暗示了诗人所面临的种种挑战。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旅途中的景象描写,尤其是僧舍的宁静与驿亭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马的瘦弱、雁的怯懦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不易,而“贱子不须回首问”则表达了对过往的释然与放下。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一种和谐与平衡,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旅途的种种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所体现的孤独、坚韧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送别诗,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诗中“骊驹”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马
C) 一种鸟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冬天的雪景
C) 秋天的果实
诗人对友人的离别态度是?
A) 不舍
B) 释然
C) 愤怒
以上内容为《和运使舍人北园饯别行憩三闪僧舍冒雪宿百井》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