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3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33:19
治世谁能吊屈平,且披湘帙散幽经。
春阳尽吐芊芊草,霄极长垂两两星。
半壁烟岚图太华,一筇风雪访支硎。
雅吟为惠将何比,明月珊瑚海气腥。
在安定的时代,有谁能够为屈原哀伤呢?不如披开湘江的典籍,散读那幽深的经文。
春阳已经普洒,嫩草纷纷吐绿;天空高远,星星点点长垂。
半边山壁上,烟雾缭绕,犹如太华山的图景;我手持一根拐杖,冒着风雪去探访支硎。
雅致的吟唱,怎能与惠施相比?明月下的珊瑚海却弥漫着腥气。
林逋(967-1028),字景熙,号梅溪,浙江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与咏物诗。他一生以隐居为主,崇尚自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梅花、山水为题材,表现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此诗写于宋代,时值国家安定,诗人感慨历史带来的悲欢,尤其是对屈原的哀悼之情。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时事的无奈。
这首诗以屈原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开篇即提到屈原,暗示出诗人对忠贞与忠诚的追求。接着,通过描绘春阳与草木的生长,展现了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美好,形成了与屈原悲剧命运的鲜明对比。接下来,诗人写到半壁烟岚与太华山,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自身的孤独之旅,仿佛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归属。最后一句则以幽默的语气,指出雅致的吟唱无法与惠施的辩论相比,暗含了对当时文人生活的反思。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轻盈,情感上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整首诗探讨了忠诚与抒怀,反映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同时也对现实生活的淡淡无奈。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屈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春阳尽吐芊芊草”中的“芊芊草”指的是:
诗中“雅吟为惠将何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例如,林逋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林逋更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表达个人的孤独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