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水亭秋日偶书》

时间: 2025-05-21 15:58:27

诗句

巾子峰头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5:58:27

原文展示:

巾子峰头乌臼树,微霜未落已先红。
凭阑高看复低看,半在石池波影中。

白话文翻译:

巾子峰顶上的乌臼树,虽然微霜还未落下,却已开始变红。
倚着栏杆高处仰望又低头观看,树影的一半映在石池的水波之中。

注释:

  • 巾子峰:指山名,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
  • 乌臼树:一种树木,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树,具有象征意义。
  • 微霜:指初秋时节,天气渐冷,霜降未至。
  • 凭阑:指倚靠栏杆。
  • 石池:石头做的池塘,可能是作者所处的环境。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微霜”与“秋日”结合,反映了自然变化的哲理,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熙,号孤舟,浙江人,宋代著名诗人。他以清雅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擅长描写山水与田园景色。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反映出他悠闲的生活态度和对秋天美景的热爱。

诗歌鉴赏:

《水亭秋日偶书》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的诗,诗中通过乌臼树的红叶和清晨微霜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在季节更替中的变化。诗人将视角从高处俯瞰到低处观察,体现了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通过“巾子峰头”与“石池波影”的对比,诗人不仅表现了山水之美,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自然与人的关系相互交融,景色不仅在眼前,更在心中。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秋天的感伤,也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巾子峰头乌臼树:描绘了山顶的乌臼树,树木的生长情况与地理位置的结合,暗示环境的静谧。
    2. 微霜未落已先红:强调了秋天的来临,尽管霜还未降临,但树叶已经开始变色,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3. 凭阑高看复低看:高处俯瞰与低处观望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对周围景色的关注与深思。
    4. 半在石池波影中:水面反射出的影像,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意境,暗示了自然与人心的映照。
  •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二句的“未落”与“已先”形成对仗,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巾子峰”“乌臼树”“石池”,构建出一个丰富的自然景观,体现诗人的观察细致。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意象分析:

  • 巾子峰:象征高远,代表着追求与理想。
  • 乌臼树:象征生命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石池:象征静谧与内心的反思,水面如镜,映照出诗人心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树种是什么?
      • A. 柳树
      • B. 乌臼树
      • C. 桃树
    2. 诗人是如何观察周围环境的?
      • A. 只高看
      • B. 只低看
      • C. 高看与低看结合
    3.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秋天
      • C. 冬天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

    • 杜甫林逋:两位诗人都擅长描写自然景色,杜甫的诗更具沉重感,而林逋的诗则体现了淡泊与宁静的心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减字木兰花 原无调名,兹据律补 浩然斋雅谈 减字木兰花 其二 湖光 减字木兰花 其七 秋夜露坐 减字木兰花 内人填词有“春风吹到荼蘼”之句,余客他乡,适见此花 减字木兰花 其五 雨后 减字木兰花 其七 旱黍得雨,竟蕊 减字木兰花 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 减字木兰花·壮为属题李耳山仿巨然千里横看小卷 减字木兰花 调送杨原山次桂翁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肠结尾的成语 謏闻之陋 包含袖的成语 转托 皿字底的字 丶的字有哪些?带丶的汉字大全 亅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林丘 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燋的词语有哪些 彐字旁的字 贡禹弹冠 随扈 亲贤远佞 重字的笔顺怎么写?重字的笔画顺序详解 四点底的字 断蛟刺虎 杖断 彩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