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8:27
旧说颍川宜老人,朱樱斑笋养闲身。
无心已绝衣冠念,有眼不遭车马尘。
青简自书遗老传,白须仍写去年真。
斋成谩作笑谈主,已是萧然一世宾。
流传已久的说法是,颍川地区适合老年人居住,朱樱和斑笋使人得以养生。
我已无心于名利,不再想到衣冠的念头,眼前也不再见到车马的尘埃。
我用青简自撰留下遗老的传记,白须依旧记得去年的真实。
斋堂完成后,我随意谈笑成了主,已经是安静淡泊的一生宾客。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及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二人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辙的诗歌风格以清新洒脱著称,常寄情于山水,抒发个人情感。
《初成遗老斋二首》是苏辙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作的产生背景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苏辙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最终选择归隐,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开篇提到“颍川宜老人”,即表明他对隐居生活的认可与推崇;而“朱樱斑笋养闲身”则是对自然生活的赞美,表现出一种宁静和闲适。接着,诗人强调自己对衣冠名利的绝念,体现出内心的自由与解脱,表达了一种“无心”而不被外界纷扰的态度。诗的后两句,诗人用“青简自书遗老传”自谦,表明自己在此隐居生活中仍然保持对往事的记忆与反思,尽管白须已生,但心中依旧充满对生活的真实与热爱。最后一句“已是萧然一世宾”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已经习惯了这种淡泊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隐居生活的赞颂,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从而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入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超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追求,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领悟。
诗中提到的“颍川”是指:
A. 一种植物
B. 古代地名
C. 一位诗人
“朱樱斑笋养闲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名利
B. 自然生活
C. 旅行
“白须仍写去年真”中的“白须”象征:
A. 财富
B. 生命的真实
C. 年龄的增长
苏辙的《初成遗老斋二首》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加强调对名利的超脱与内心的安宁,而后者则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恬淡。两者在意境与情感上相辅相成,均体现了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