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5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1:55:33
闻群西郊行,正值秋风晚。
清霜卷枯荷,碧玉莹池面。
浮空结脩梁,涌波抗华殿。
云烟渺净色,览望一萧散。
顷思暮春际,都人盛嬉燕。
连帷错绣绮,方车鹜金钿。
填填鼓钟响,耳目厌譁眩。
乃令尘嚣辞,而有清旷恋。
达人冥至理,喧寂无异观。
偶然秉化往,何适非汗漫。
吾知御寇游,所乐在观变。
我听说西郊有人出游,正值秋风萧瑟的傍晚。
清霜覆盖了枯萎的荷花,碧绿的池面闪烁着光泽。
空中浮云与梁柱交织,波浪激荡着华丽的殿宇。
云烟缭绕,色彩变幻,远望过去一片悠然自得。
想起了春末时节,大家正欢声笑语,尽情玩乐。
华丽的帷幕错落有致,金钿的车马如云似锦。
鼓声和钟声此起彼伏,耳朵与眼睛都感到厌倦与喧闹。
于是我决定告别尘嚣,享受这清幽广阔的宁静。
智慧的人能明了万物的道理,喧嚣与寂静无有差别。
偶尔把握住变化的机缘,何处不是洒脱自在。
我知道那些御林军的游乐,乐在于观察瞬息万变的景象。
作者介绍:韩维,宋代诗人,字君实,号翰叟,南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以山水诗见长,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描写金明池的秋景和人们的游乐,表达了诗人对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的向往。
此诗通过描绘秋季的金明池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人世纷扰的反思。开篇即用“秋风晚”引出背景,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通过对“清霜”“枯荷”“碧玉”等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静谧的秋日场景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回忆起春天的欢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欢声笑语的热闹场景引起了对过去的怀念,但同时随着“耳目厌譁眩”的感叹,诗人对这种喧嚣的生活感到疲惫,最终选择了告别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情世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尚与对世俗的逃避,极具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描写秋日的宁静与人世的喧嚣,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繁华生活的厌倦,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诗人对喧闹生活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厌倦
C. 无所谓
D. 向往
“浮空结脩梁”中的“脩梁”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情感
B. 天空的云彩
C. 水中的波纹
D. 人群的欢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