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6:09
赠梅伯言 其二
单绪真传自皖桐,不孤当代一文雄。
读书养性原家教,绩学参微况祖风。
众妙观如蜂庤蜜,独高格似鹤骞空。
上池我亦源头识,可奈频过风日中。
这首诗的意思是:梅伯言的学问与才华传承自皖桐,绝非孤立于当代,真乃文人中的杰出之士。读书养性本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学习和研究更是继承了祖先的风范。众多的道理就像蜜蜂采蜜一般,而他的品格则如高飞的鹤一样超脱。至于我,也曾在这条源头上有所了解,然而却无奈,常常在风日之间匆匆而过。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人,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化名人。他以严谨治学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于世。曾国藩在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以其治家、治国的理念影响了后世。
这首诗作于曾国藩与梅伯言交往之际,他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梅伯言的敬佩与赞赏,借此传达他对教育、文化传承的思考。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取了五言律诗的结构,字句工整,韵律和谐。全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梅伯言的赞美和对学问的探讨,展现出传统文化中对知识和品德的重视。开篇以“单绪真传自皖桐”引入,强调了梅伯言学识的渊源,接着通过“读书养性原家教”进一步阐述了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这种结合使得诗意更为深远,既有个人的追求,也有对传统的尊重。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诸如“众妙观如蜂庤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获取知识的艰辛与乐趣;而“独高格似鹤骞空”则突出了梅伯言的卓然不群。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深化了对人物的刻画。
最后一句“可奈频过风日中”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感慨,仿佛在说尽管自己了解一些学问,却仍旧不能驻足于此,反而在生活的忙碌中匆匆而过。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在赞美与自省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曾国藩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梅伯言的赞美,以及对学问传承与个人修养的思考。通过对比,曾国藩表达了自己对学识的渴求与对生活匆忙的无奈,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个人追求的矛盾。
梅伯言的学问来源于哪里?
A. 个人努力
B. 皖桐
C. 家庭教育
诗中用哪个意象来表现梅伯言的品格?
A. 蜂
B. 鹤
C. 龟
诗人对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A. 满意
B. 无奈
C. 自豪
曾国藩与李白的作品都体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曾国藩更强调文化与教育的传承,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