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8:35
题支山南峰僧
皮日休 〔唐代〕
云侵坏衲重隈肩,
不下南峰不记年。
池里群鱼曾受戒,
林间孤鹤欲参禅。
鸡头竹上开危径,
鸭脚花中擿废泉。
无限吴都堪赏事,
何如来此看师眠。
云雾笼罩着破旧的僧衣,僧人肩上背负着厚重的行囊。
不下南峰,岁月在此流逝,已记不清过了多少年。
池中的群鱼曾受到佛法的教化,
林中的孤鹤渴望参悟禅理。
鸡头竹上开着狭窄的路径,
鸭脚花间涌出清澈的泉水。
吴都的美景固然令人向往,
但比起这里看见师傅的安然入眠,更让人心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梦得,唐代诗人,以豪放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常涉及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皮日休游览支山南峰时,表达了他对僧人生活的观察和对自然宁静的赞美。作者在此处感悟到人生的意义与从容。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僧人生活,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泊。首联“云侵坏衲重隈肩”以云雾渲染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突显出僧人的孤独与艰辛;而“不下南峰不记年”则表现了时间在山中流逝的无情。接着,诗人通过“池里群鱼曾受戒”与“林间孤鹤欲参禅”描绘了一个静谧的修行环境,表达了对修行的向往。最后,诗人将吴都的繁华与南峰的宁静进行对比,最终选择了后者,体现了他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字句之间流露出宁静与淡泊的情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如“鸡头竹”、“鸭脚花”等,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增添了诗的自然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漠与对宁静修行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池里群鱼曾受戒”表达了什么含义?
诗人选择南峰的原因是什么?
“鸡头竹”与“鸭脚花”的意象主要是为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林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中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两首作品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平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