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02
教坊歌儿
作者: 孟郊
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
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
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
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禅。
能诗不如歌,怅望三百篇。
这首诗描绘了不同年龄层的人对音乐和诗歌的感受和能力。十岁的小孩能够欢快地歌唱,六十岁的孤独老者却能独自吟诗。去年在西京的寺庙里,众多的歌者齐聚在一起,吟唱竹枝词,供养着禅僧。尽管老者能够写诗,但他依然感到不如歌声动人,望着那三百篇的诗歌,心中充满怅惘。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浪淘,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受到后世的赞赏。孟郊的诗多描写人生感悟、社会现象及对友人的思念,尤其擅长五言诗和古体诗。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此诗中反映了不同年龄层对音乐与诗歌的不同理解,展现了年少的无畏和老年的思考,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慨。
《教坊歌儿》通过对比展示了不同年龄对音乐和诗歌的独特感受。诗的开头,十岁的孩童能够歌唱,象征着年轻的无畏与活力;而六十岁的孤老人则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思考和情感,显示出年长者的深沉与孤独。接着提到去年在西京寺的场景,许多伶人聚集在一起,吟唱竹枝词,这种场景不仅体现了当时文化的繁荣,也反映了艺术的传承和交流。最后,诗人感叹“能诗不如歌”,表达对歌声的向往和对诗的无奈,体现出他内心的矛盾与失落。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传达了对艺术形式的思考,以及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具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
描绘了幼童的无畏和天真,歌声高亢、响亮,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
对比前句,展现老人的孤独与深思,吟诗则是他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
讲述了西京寺中歌者的聚会,反映出文化活动的热闹与繁荣。
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禅。
描绘了歌者以歌声供养禅师,体现出艺术与宗教的交融。
能诗不如歌,怅望三百篇。
表达了诗人对歌声的向往与对自身诗作的失落感,传达出一种对艺术的思考和情感的复杂。
这首诗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年龄与艺术的关系,以及艺术形式对情感的表达。表现了对歌声的向往和对诗的反思,反映了诗人对自身艺术追求的复杂心理。
孟郊的《教坊歌儿》主要对比了哪两个年龄段的特点?
a) 青年与中年
b) 小孩与老人
c) 男性与女性
诗中提到的“竹枝词”是指什么形式的艺术?
a) 诗歌
b) 歌谣
c) 绘画
“能诗不如歌”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诗的自豪
b) 对歌的向往与对诗的失落
c) 对生活的无奈
孟郊的《教坊歌儿》与李白的《将进酒》均探讨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前者更关注于年龄与艺术的对比,后者则强调了享乐与豪情,展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