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5:18
正乐府十篇·卒妻怨
作者: 皮日休
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
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
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
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
况当札瘥年,米粒如琼瑰。
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
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
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
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
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
戍守边疆的士兵走了,回来的不到一半。
家中仅有一半的粮食,自己却像一袋灰烬。
官吏按照户籍,剥夺了她的丈夫。
处处都是鲁地的妇女,家家都在哭泣。
年轻的少男回到了家,年老的却无处可去。
更何况现在正是瘟疫肆虐的年头,米粒如同珍珠一般珍贵。
累累的饿殍横陈在地,看了让人心如刀绞。
她的丈夫死于刀锋,她的家也落满尘埃。
她的命运已经如此,那些赏赐又在哪里呢?
难道没有恩泽来救助这些穷苦的尸体?
谁能够理解这些贫民的苦痛,感叹不已。
逐句解释:
作者介绍:
皮日休(834-883),唐代诗人,字季常,号青莲居士,出生于江南。皮日休以其诗歌风格独特见长,尤其在讽刺、抒情方面表现突出。他的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卒妻怨》创作于唐代,正值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诗中反映了戍边士兵的离去与战死,以及其家庭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战乱导致的离散和贫困的深切同情。
《卒妻怨》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家庭带来的悲剧与困苦。诗的开篇即以“河湟戍卒去”引入,简单而直接地揭示了士兵离家戍边的现状。接着,诗人通过对“家有半菽食”的描绘,讲述了战争对家庭生活的摧残,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悲哀。诗中“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所有的家庭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诗中运用“米粒如琼瑰”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粮食的稀缺,暗示着战争带来的饥荒和苦难。尤其在“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一句中,诗人将饿死的众生与自己的感受紧密相连,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而悲怆,诗人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揭示,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生命的敬重与对战争的控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与社会悲剧,表达了对无辜生命的悲悯与对战争的控诉,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河湟戍卒”是指什么?
A. 边疆的士兵
B. 城市的守卫
C. 农田的耕者
“米粒如琼瑰”这句的意思是:
A. 米粒很多
B. 米粒珍贵
C. 米粒无用
诗中描绘的“家家杞妇哀”主要反映了什么?
A. 家庭欢乐
B. 家庭悲痛
C. 家庭团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商隐的《无题》相比,皮日休的《卒妻怨》更加直接地表现了对战争后果的控诉,而李商隐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隐晦表达。两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的社会关怀,但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