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濠州七绝 涂山(下有鲧庙,山前有禹会村。》

时间: 2025-04-26 13:24:34

诗句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理汪罔骨应存。

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4:34

原文展示: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理汪罔骨应存。
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白话文翻译:

川流锁住了支祁水,水流依旧浑浊,
地理虽变,遗骨应当还存在。
樵夫和苏氏已进入黄熊庙,
而乌鹊仍朝拜禹会村。

注释:

  • 川锁:川流被锁住,形容水流被阻隔。
  • 支祁水:支流的祁水,指的是某条河流的支流。
  • 汪罔:汪洋而深,形容水流的深邃和浑浊。
  • 黄熊庙:传说中与鲧有关的庙宇,鲧是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与治水有关。
  • 乌鹊:乌鸦和喜鹊,古代传说中常常指代神灵或吉祥的象征。
  • 禹会村:与大禹相关的村落,寓意深厚的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创作背景:

《濠州七绝·涂山》写于苏轼流放期间,此时的他身处逆境,心境复杂。诗中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涂山的自然景象和历史文化,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川锁支祁水尚浑”以水的浑浊象征着历史的复杂,而“地理汪罔骨应存”则暗示着即使地貌变迁,历史的痕迹仍然存在,显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后两句通过樵夫和乌鹊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整首诗在意象上极具层次感,情感上则融合了怀古与抒情的双重基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川锁支祁水尚浑:描绘出水流被阻隔而浑浊的情景,暗示着历史的复杂性。
  2. 地理汪罔骨应存:强调即使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历史的遗骸依然存在,表达对历史的敬畏。
  3. 樵苏已入黄熊庙:樵夫和苏氏的进入,象征着对古老信仰的追寻。
  4. 乌鹊犹朝禹会村:乌鹊朝拜的行为,隐喻对大禹治水事迹的尊重与纪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的状态比作历史的复杂性,增强了诗的深度。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前后句意相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表达了对古代治水英雄的敬仰,并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人生的哲理。

意象分析:

  • 川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积淀。
  • 黄熊庙:代表着信仰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 乌鹊: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灵性生物,寓意着吉祥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川锁支祁水尚浑”中的“锁”字用来形容什么?

    • A. 水流被阻隔
    • B. 水流清澈
    • C. 水流丰富
    • D. 水流消失
  2. “地理汪罔骨应存”中的“汪罔”指的是什么?

    • A. 清澈见底
    • B. 浑浊而深邃
    • C. 干涸无水
    • D. 浪潮汹涌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的《涂山》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苏轼更侧重于历史的深度,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释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评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一九六四年 其三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二 望江南 其一 乡思 望江南 其十三 望江南 其四 望江南 望江南·咏避暑山庄七首 其六 避暑山庄花园 望江南 其七 望江南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心如刀割 苛论 追捕 夷玉 尣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精贯白日 爿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烂烂 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绞丝旁的字 鼓结尾的成语 怕死贪生 冠绝时辈 不遑启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