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5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0:56
神工妙技帝所收,江都曹韩逝莫留。
人间画马惟韦侯,当年为谁扫骅骝。
至今霜蹄踏长楸,圉人困卧沙垅头。
沙苑茫茫蒺藜秋,风雾鬣寒飕飕。
龙种尚与驽骀游,长秸短豆岂我羞。
八銮六辔非马谋,古来西山与东丘。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画马技艺的感慨,提到神工巧匠的技艺被帝王所珍藏,而江都的曹操和韩信却已不复存在。韦侯(韦偃)是人间画马的代表,他当年画马是为了谁呢?至今,霜打的马蹄踩踏着长楸树,马厩的人在沙垅上困倦地睡着。沙苑一片茫茫,秋天的蒺藜已经成熟,寒风中,鬣毛在瑟瑟作响。即使龙种(优秀的马匹)依然与驽马(劣马)一起游玩,长秸与短豆又有什么好羞愧的呢?马的装备八銮六辔并不是马匹的谋划,自古以来,西山和东丘的景象早已存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才华横溢,涉猎诗词、散文、词、书法、绘画等领域,作品风格多样,尤以豪放、清新著称。
《韦偃牧马图》写于苏轼的晚年,正值其政治生涯的低谷时期,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主题围绕马的象征,反映了苏轼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韦偃牧马图》是苏轼借画马技艺引发的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开头两句提到的“神工妙技”与“江都曹韩”,通过对比,展示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韦偃的画马技艺被称颂,但其最终的意义却让人质疑:为谁而画?这是对艺术创造目的的反思。
此后,诗中描绘的“霜蹄”和“沙垅”则把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展现得淋漓尽致。马厩的养马人困倦地卧在沙垅上,仿佛在暗示着艺术的创造也需要时间的沉淀与耐心,然而在这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又显得非常苍凉和孤独。
最后,诗人以“龙种尚与驽骀游”来表达一种对比,强调即使优秀的马也不免与劣马同行,这又引出了对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思考。诗的结尾提到的“八銮六辔非马谋”,让人反思马的地位并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反映了苏轼对命运的淡然与洒脱。
整首诗通过描绘画马和马的象征,探讨了艺术、历史、命运与个人价值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艺木志向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中提到的“韦侯”指的是谁?
诗中的“霜蹄”象征什么?
“龙种尚与驽骀游”表达了什么主题?
答案: 1. C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