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03:14
捣练子
作者: 沈瀛 〔宋代〕
神欲出,便收来。
神返心中气自回。
返婴儿,成圣胎。
灵液注,蕊珠开。
大丹炉里响如雷。
忽飞升,游九垓。
全诗翻译:
当神灵欲要离开时,便将它收回。
神灵回归,心中的气息也随之归来。
如同婴儿般的灵气,形成了圣胎。
灵液注入,花蕊也随之绽放。
在大丹炉中,声响如雷霆般震动。
忽然飞升,游荡于九重天际。
沈瀛,宋代诗人,擅长于道教诗歌,作品多描绘道教修炼的境界和精神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融合自然景象与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捣练子》是沈瀛在其道教修炼过程中所作,反映了他对灵性和超脱的追求。诗中运用了许多道教的意象,展现了他对修炼成果的向往和对自然宇宙的赞美。
《捣练子》以浓厚的道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许多读者。诗的开篇便描绘了神灵的出入,象征着灵气的流动与转化。通过“神欲出,便收来”一句,表达了修炼者在灵性修炼中不断追求与内心的矛盾,既渴望超脱,又需要收敛。接下来的“神返心中气自回”则展现了修炼的成果,当灵气归于内心时,便能达到一种内外合一的境界。
诗中“返婴儿,成圣胎”描绘了修炼者如同新生婴儿一般的纯净与重生,表达了道教所倡导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灵液注,蕊珠开”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意象,灵液的注入使得内心的花蕊绽放,象征着灵性的觉醒和内心的丰盈。而“大丹炉里响如雷”,则通过声音的震撼感,展现了修炼过程中的力量与变化。
最后,“忽飞升,游九垓”则是对修炼成功后,超越凡尘、游历天际的最高理想的描绘,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向往。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体现了沈瀛对道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整首诗歌探讨了道教修炼的内涵,表达了追求灵性升华和超脱尘世的愿望,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神欲出,便收来”的意思是:
A. 神灵想要离开
B. 神灵被收回
C. 神灵在游荡
D. 神灵在休息
诗中“灵液注,蕊珠开”表达了什么?
A. 灵气的消失
B. 内心的觉醒与丰盈
C. 外在的繁华
D. 生命的结束
“忽飞升,游九垓”中“九垓”指的是:
A. 地面
B. 天空
C. 地狱
D. 海洋
与《青玉案·元夕》相比,沈瀛的《捣练子》更注重内心的修炼与灵性追求,而辛弃疾的作品则表现了对时局的关切与个人理想的追求,两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都展现了宋代文学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