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荔枝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4-26 18:42:17

诗句

金钗双捧玉纤纤,星宿光芒动宝奁。

解笑诗人誇博物,祇知红颗味酸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2:17

原文展示:

荔枝四首 其四 曾巩 〔宋代〕 金钗双捧玉纤纤,星宿光芒动宝奁。解笑诗人誇博物,祇知红颗味酸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金钗双双捧起,玉手纤纤,星宿的光芒在宝奁中闪动。诗人自嘲地笑着夸耀自己的博学,却只知道荔枝的味道是酸甜的。

注释:

  • 金钗:指贵重的首饰。
  • 玉纤纤:形容女子手细长美丽。
  • 星宿:指天上的星星。
  • 宝奁:珍贵的梳妆盒。
  • 解笑:自嘲地笑。
  • 誇博物:夸耀自己的博学多识。
  • 红颗:指荔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荔枝四首》中的第四首,通过对荔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自身学识的自嘲。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自嘲的语气,展现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和对自身学识的自省。首句“金钗双捧玉纤纤”以贵重的金钗和美丽的玉手为意象,营造了一种高贵而优雅的氛围。第二句“星宿光芒动宝奁”则通过星宿的光芒和宝奁的闪动,增强了诗中的神秘感和美感。后两句“解笑诗人誇博物,祇知红颗味酸甜”则以自嘲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学识的谦虚和对荔枝味道的单纯认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纯粹欣赏和对学问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钗双捧玉纤纤:描绘了女子用金钗捧起荔枝的情景,玉手纤纤,形象优美。
  2. 星宿光芒动宝奁:星宿的光芒在宝奁中闪动,增添了神秘和美感。
  3. 解笑诗人誇博物:诗人自嘲地笑着夸耀自己的博学多识。
  4. 祇知红颗味酸甜:诗人只知道自己对荔枝味道的单纯认识,表达了对学问的谦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金钗和玉手比喻为高贵和美丽。
  • 拟人:星宿的光芒被赋予了动态,仿佛在宝奁中闪动。
  • 自嘲:诗人通过自嘲的语气,表达了对自身学识的谦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对荔枝的喜爱和对自身学识的自省。通过细腻的意象和自嘲的语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纯粹欣赏和对学问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 金钗、玉手:高贵和美丽的象征。
  • 星宿、宝奁:神秘和美感的象征。
  • 红颗:荔枝的象征,代表了自然美和单纯的味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金钗双捧玉纤纤”描绘了什么情景? A. 女子用金钗捧起荔枝 B. 女子在梳妆 C. 女子在赏花 答案:A

  2. 诗中“星宿光芒动宝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3. 诗中“祇知红颗味酸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学问的谦虚 B. 荔枝的喜爱 C. 自然的敬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苏轼的《惠州一绝·食荔枝》。 诗词对比: 苏轼的《惠州一绝·食荔枝》与曾巩的《荔枝四首 其四》都以荔枝为题材,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荔枝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曾巩诗集》
  • 《苏轼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告春亭 饭大涌泉入紫微洞洞乃余寻出 烦人置葛 端午登郡城得白菊一枝 读刘太真碑 冬至后雪夜 钓台观新刻范文正碑 次韵重令升四咏·竞秀亭 次韵俞路分见寄 次韵书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豁目开襟 三折股为良医 工字旁的字 庄家人 镸字旁的字 包含懂的成语 男婚女聘 粢食 茹柔吐刚 立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干啥 包含垦的词语有哪些 无敌舰队 出尘不染 荆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