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4:20
耕耨筋力苦,收刈田野乐。
乡邻约来往,樽酒追酬酢。
生涯给俯仰,公敛忘厚薄。
胡为此岁暮,老少颜色恶。
国用有缓急,时议废量度。
内外奔气势,上下穷割剥。
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
陂湖蹙埃壒,禾黍死硗确。
众期必见省,理在非可略。
谓须倒廪赈,讵止追租阁。
吾人已迫切,此望亦迂邈。
奈何呻吟诉,卒受鞭棰却。
宁论求憔悴,反与争合龠。
问胡应驱迫,久已罗匮涸。
计须卖强壮,势不存尫弱。
去岁已如此,愁呼遍郊郭。
饥羸乞分寸,斯须死笞缚。
法令尚修明,此理可惊愕。
公卿饱天录,耳目知民瘼。
忍令疮痍内,每肆诛求虐。
但忧值空虚,宁无挺犁钁。
暴吏理宜除,浮费义可削。
吾卧避嚣喧,兹言偶斟酌。
试起望遗村,霾风振墟落。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4:20
耕耨筋力苦,收刈田野乐。乡邻约来往,樽酒追酬酢。生涯给俯仰,公敛忘厚薄。胡为此岁暮,老少颜色恶。国用有缓急,时议废量度。内外奔气势,上下穷割剥。今岁九夏旱,赤日万里灼。陂湖蹙埃壒,禾黍死硗确。众期必见省,理在非可略。谓须倒廪赈,讵止追租阁。吾人已迫切,此望亦迂邈。奈何呻吟诉,卒受鞭棰却。宁论求憔悴,反与争合龠。问胡应驱迫,久已罗匮涸。计须卖强壮,势不存尫弱。去岁已如此,愁呼遍郊郭。饥羸乞分寸,斯须死笞缚。法令尚修明,此理可惊愕。公卿饱天录,耳目知民瘼。忍令疮痍内,每肆诛求虐。但忧值空虚,宁无挺犁钁。暴吏理宜除,浮费义可削。吾卧避嚣喧,兹言偶斟酌。试起望遗村,霾风振墟落。
耕作劳苦,收割时却有田野的乐趣。乡邻之间约定来往,饮酒相酬。生活勉强维持,公家的征敛不在乎多少。为何到了年末,老人和孩子的脸色都很难看。国家的用度有缓有急,时议废除了量度。内外奔走气势,上下剥削穷尽。今年夏天九次干旱,赤日万里灼烧。湖泊干涸,禾黍死在贫瘠的土地上。众人期待被关注,道理不容忽视。认为需要开仓赈济,不止是追缴租税。我们已经非常迫切,这种希望也显得遥远。奈何呻吟诉苦,最终还是受到鞭打。宁可追求憔悴,反而与争夺合龠。问为何要驱迫,早已匮乏。计划卖掉强壮的,势不存弱小的。去年已经如此,愁苦呼喊遍郊郭。饥饿羸弱乞求分寸,转眼间死于鞭笞。法令尚且修明,这道理令人惊愕。公卿饱食天禄,耳目知民瘼。忍心让疮痍满目,每每肆意诛求虐待。只担忧空虚,宁无挺犁钁。暴吏理应除去,浮费义可削减。我卧避喧嚣,这些话偶尔斟酌。试着起身望向遗村,霾风震动墟落。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曾巩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曾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对北宋的政治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北宋时期农民的苦难生活,特别是在连年干旱和苛捐杂税的重压下,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曾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这首诗以农民的视角,描绘了他们在连年干旱和苛捐杂税的重压下的苦难生活。诗中通过对耕作、收割、乡邻交往等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和无奈。特别是对干旱和苛捐杂税的描写,更是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农民的悲惨境遇。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赤日万里灼”、“陂湖蹙埃壒”、“禾黍死硗确”等,生动地描绘了干旱的景象和农民的苦难。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农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通过描绘农民在连年干旱和苛捐杂税的重压下的苦难生活,诗人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意象解释: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赤日万里灼”比喻的是什么? A. 干旱的严重性 B. 太阳的炽热 C. 战争的残酷 D. 政治的腐败
诗中提到的“陂湖蹙埃壒”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湖泊的美丽 B. 湖泊的干涸 C. 湖泊的清澈 D. 湖泊的波涛
诗中提到的“禾黍死硗确”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禾黍的茂盛 B. 禾黍的枯萎 C. 禾黍的丰收 D. 禾黍的播种
诗中提到的“霾风振墟落”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风和日丽 B. 风沙弥漫 C. 风平浪静 D. 风雨交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