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0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00:15
三奠子 远游
作者: 杨弘道 〔元代〕
叹五材并用,水德灵长。
初泛滥,渐汪洋。
转雷经滟滪,溅雪下瞿唐。
才出险,吞汉沔,略沅湘。
发源湔道,东过维扬。
由有本,自无疆。
远游还故国,待渡立斜阳。
山烟紫,津树绿,客心伤。
这首词感叹五种元素的运用,水的灵性和长久。初时水势泛滥,渐渐变得汪洋。雷声在滟滪湖上回荡,水花溅落在瞿唐山下。刚刚脱离险境,水流吞没了汉沔,略过了沅湘。它从湔道发源,东流经过维扬。因为有根源,所以无疆界。远游归故国,待渡时分立在斜阳之下。山中的烟雾是紫色的,渡口的树木是绿色的,远游者的心中充满伤感。
杨弘道,元代诗人,擅长古诗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个人的情感。
《三奠子 远游》作于诗人远行之际,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游历生活的感慨,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三奠子 远游》通过描绘水的流动和景色的变化,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由远游的向往。诗中“叹五材并用,水德灵长”开篇即透露出自然哲学的思考,水代表着生命的流动和变化。在对水的描写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初泛滥,渐汪洋”展示了水势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不定。
紧接着“转雷经滟滪,溅雪下瞿唐”,通过雷声与水花的结合,构建出一种动感的画面,显示出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而“吞汉沔,略沅湘”则将地域与历史结合,使人感受到水流的浩荡与历史的沉淀。
最后,诗人提到“远游还故国”,在斜阳的映照下,心中充满伤感,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整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呈现出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归属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
叹五材并用,水德灵长。
叹息五种元素的结合,水的特性灵动而长久。
初泛滥,渐汪洋。
水初时的泛滥,逐渐形成汪洋大海。
转雷经滟滪,溅雪下瞿唐。
雷声在水面回荡,水花溅落在瞿唐山下。
才出险,吞汉沔,略沅湘。
刚刚脱离险境,水流吞没了汉沔,略过了沅湘。
发源湔道,东过维扬。
水流从湔道发源,东流经过维扬。
由有本,自无疆。
有了根源,便没有边界和限制。
远游还故国,待渡立斜阳。
远游归故国,待渡时分立在斜阳下。
山烟紫,津树绿,客心伤。
山中烟雾紫色,渡口树木绿色,远游者的心中充满伤感。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远游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情感基调沉重而又清晰,展示了一个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
《三奠子 远游》的作者是哪一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汉沔”指的是哪个地方的水流?
A. 长江
B. 黄河
C. 汉水与沔水的交汇处
D. 珠江
诗中“远游还故国,待渡立斜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旅行的喜悦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山水的赞美
D. 对朋友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