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春望》

时间: 2025-07-27 10:03:30

诗句

莫问华簪发已斑,归心满目是青山。

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03:30

原文展示:

莫问华簪发已斑,归心满目是青山。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白话文翻译:

不要问我头发已经斑白,归心似箭,眼前满是青山。我独自登上高楼,倚靠着危险的栏杆,春天的柳营已经结束,马儿在悠闲地嘶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华簪:华丽的发簪,象征青春美丽。
  • 已斑:已变白,指年纪已大。
  • 归心:归去的心情,思乡的心情。
  • 独上层城:单独登上高楼。
  • 倚危槛:依靠在危险的栏杆上,表达一种孤独感。
  • 柳营:春天的柳树营地,象征春天。
  • 马嘶闲:马儿在悠闲地嘶叫。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青山”常常象征着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羊士谔,唐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诗作常蕴含对人生、时局的感慨,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其诗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春望写于春天,诗人身处异地,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诗中表现了对故乡青山的眷恋,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望》是一首感情细腻的诗,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莫问华簪发已斑”,以华簪和白发相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无情,诗人已不再年轻,然而内心的归心似箭却愈发强烈。接下来的“独上层城倚危槛”,增添了孤独的氛围,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眺望远方,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渴望。

“柳营春尽马嘶闲”则将春天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春天已经过去,柳树也失去了生机,诗人听到马儿的嘶鸣,感受到一种悠闲的气氛,却又深感孤独。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问华簪发已斑:开篇即点明诗人已年长,不再年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2. 归心满目是青山:归心似箭,眼前青山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3. 独上层城倚危槛:独自一人,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体现了孤独感。
  4. 柳营春尽马嘶闲:春天的柳树已然凋零,马儿悠闲地嘶鸣,映射诗人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华簪”比作青春美丽,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如“归心满目”与“柳营春尽”,形成和谐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内心的孤独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个人情感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故乡的美好与归属感。
  • 华簪:象征青春与美丽,反衬出时光的流逝。
  • 柳营:春天的象征,带来生机,却又在春尽时增加了惆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借什么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A. 柳树
    • B. 青山
    • C. 马嘶
    • 答案:B
  2. “华簪发已斑”中的“华簪”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老年
    • C. 美丽
    • 答案:A和C都可以
  3.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悠闲
    • B. 思乡
    • C. 喜悦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羊士谔的《春望》更侧重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前者更多地反映了思乡的孤独,而后者则在孤独中融入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雪中三忆三首 在伯沅陵俱和前诗复次韵五首 郁孤台 寄刘凝远峦四首 送周袁州赴镇三首 其二 教授以忆梅韵赋雪诗蕃同之五首 寄题林宪景思雪巢 雨游青原山二首 感梅属周文显二首 连日雨作顿有秋意怀感之馀得诗七首书呈教授知县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埤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粗制滥造 目不交睫 黍字旁的字 雄快 齿字旁的字 孤独矜寡 聿字旁的字 遁迹方外 高台厚榭 持禄取荣 颠瘁 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究正 斤字旁的字 肘腋之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