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使金和赵良嗣》

时间: 2025-05-01 02:22:52

诗句

未见燕铭勒故山,耳闻殊议骨毛寒。

愿君共事烹身语,易取皇家万世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22:52

原文展示

未见燕铭勒故山,
耳闻殊议骨毛寒。
愿君共事烹身语,
易取皇家万世安。

白话文翻译

我没有见到燕铭在故乡的碑文,但耳边听到关于他身世的种种不同议论,令人心中感到寒冷。希望你能和我一起讨论他的身世问题,这样更容易为国家带来长久的安宁。

注释

  • 燕铭:指的是燕国的铭文,可能是某位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纪念碑。
  • 故山:指作者的故乡。
  • 殊议:不同的意见或议论。
  • 骨毛寒:形容听到的议论让人感到寒心或不安。
  • 烹身语:比喻讨论或分析某人的生死、命运。
  • 皇家万世安:希望国家能够长久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扩(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其作品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常常蕴含深刻的社会与政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安定局面的渴望。

诗歌鉴赏

《使金和赵良嗣》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政治关怀的古诗。诗人在开头以“未见燕铭勒故山”引入,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和历史的思考,似乎在暗示历史的遗留问题和个人的身世对国家的影响。接着,通过“耳闻殊议骨毛寒”,诗人表达了对耳边纷乱议论的无奈与不安,反映出对真相渴望的心情。最后,诗人希望能与友人共同探讨“烹身语”,以此寻求解决国家问题的途径,显示出他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和担当。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焦虑与对安定的追求。诗中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紧迫感交织在一起,使得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未见燕铭勒故山:没有见到燕国的铭文,暗示对历史的追忆。
    • 耳闻殊议骨毛寒:听到不同的议论,心中感到寒意,表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 愿君共事烹身语:希望朋友一起探讨,象征对真相与历史的追求。
    • 易取皇家万世安:为国家的安宁而努力,体现诗人的责任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烹身语”比作对历史的深刻讨论,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渴望安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燕铭:象征历史的记忆与遗产。
  • 故山:代表着根与归属感。
  • 骨毛寒:象征着不安与恐惧。
  • 皇家万世安:寄托着对国家长久安宁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

    • A. 耳闻殊议
    • B. 未见燕铭勒故山
    • C. 愿君共事
    • D. 易取皇家万世安
  2. “烹身语”主要指代什么?

    • A. 对历史的讨论
    • B. 对国家的治理
    • C. 对个人的反思
    • D. 对未来的设想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探讨归属与安宁。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诗词对比

  • 马扩与杜甫的作品同样关注国家命运,但马扩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侧重于现实的苦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马扩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朱饰之中秋玩月因以送之 次韵仲甄见贻 次韵仲秉见寄二首 次韵张通甫见贻 次韵姚宣孺见寄 次韵杨文甫监茶名山新建学桥二首 次韵杨题仁见赠 次韵彦博游无为马豀并呈孙隆州 次韵宋德器春晚即事五首 次韵宋德器春晚即事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笔如椽 短价 时移势易 宵旰攻苦 新新 乱俗伤风 倒八字的字 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今雨新知 左邻 乛字旁的字 包含歹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验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假模假式 研述 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