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5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50:31
游洞宵
作者:徐珏 〔宋代〕
凡世纤尘不敢侵,瑶关自锁白云深。
地灵佳木有仙意,山静啼禽多好音。
五洞暗通蓬岛路,九峰密拱石坛阴。
步虚声了幽人暇,一穟炉香三弄琴。
在这个凡世中,细微的尘埃都无法侵扰,瑶池的门扉紧锁,白云深处显得更加幽静。
大地的灵秀与美好的树木透出仙境的意趣,山中静谧,鸟鸣动听,充满了和谐的音韵。
五个山洞暗暗通向蓬莱仙岛的道路,九座山峰紧密环拱,遮蔽了石坛的阴影。
行走在虚无的境界中,声音渐渐消逝,幽静的人儿在此享受闲暇,悠然自得,炉香袅袅,琴声三弄。
本诗中提及的“瑶关”、“蓬岛”等,均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代表着人们向往的仙境和理想的生活状态。瑶池是西王母的居所,象征着高洁与超脱,而蓬莱则是仙人栖居的地方,二者共同构成了人们对超脱世俗的憧憬。
作者介绍:徐珏,宋代诗人,生平资料不详,主要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追求道教思想与山水诗的盛行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幽美与宁静,表达对超脱尘世、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游洞宵》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山水诗,徐珏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宁静、超然的自然场景。开篇的“凡世纤尘不敢侵”一语,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境地,诗人似乎在暗示,凡俗的事物在这里是多么的渺小与无足轻重。接下来,“瑶关自锁白云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的感觉,仿佛是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尤为细致,“地灵佳木有仙意,山静啼禽多好音”,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还赋予了这些景物以灵动的生命。诗人用“佳木”和“啼禽”来传达自然的生机与和谐,隐含着他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后半部分的“步虚声了幽人暇”,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个“幽人”似乎就是诗人自己,他在这片安静的天地中,享受着悠闲的时光,炉香袅袅,琴声悠扬,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理想。
整首诗气韵流畅,意蕴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在修身养性、追求理想生活方面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画面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的超然态度,体现出道教思想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诗词测试:
《游洞宵》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瑶关”代表什么?
诗歌中“步虚声了幽人暇”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游洞宵》的详细解析和相关学习内容,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