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19
江城子
周紫芝 〔宋代〕
夕阳低尽柳如烟。淡平川。
断肠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
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
断云飞雨又经年。思凄然。
泪涓涓。且做如今,要见也无缘。
因甚江头来处雁,飞不到,小楼边。
夕阳已经落下,柳树轻烟般飘散,平坦的河川显得淡淡的。
我的心情如同这断肠之天。今夜的月亮分外明亮,霜月愈显洁白。不知何时才能像天上的月亮一样,虽然有时缺失,但总会圆满。
可望的云彩飞逝,雨水也在流逝,岁月如梭,已经过去多年。思念的情绪让我感到凄凉,泪水直流不止。
如今的我,想见你却无缘,难道这江边飞来的大雁,飞不到我小楼的边缘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江头来处雁”中的“雁”,常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因其迁徙而远离的特性,此处引申为对亲人的思念。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士杰,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词风典雅、情感深厚而闻名。周紫芝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江城子》创作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个人生活多有不顺。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深沉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江城子》是周紫芝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词通过描绘夕阳、柳树、霜月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词中“夕阳低尽”一句,点明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而“断肠天”则将这种忧伤推向了极致,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诗人在描写自然的同时,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霜月虽美,却也让人倍感孤独,正如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尤其是“怎得人如天上月,虽暂缺,有时圆”,不仅传达了对人情冷暖的感慨,也流露出对团圆的渴望。
整首词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美的欣赏,又有对亲情的思念,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周紫芝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得《江城子》成为了中文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令人反复咀嚼,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柳如烟”比喻柳树的柔美,增强了诗的意象感;“泪涓涓”则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刻画了悲伤。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亲情和友情的深切思念,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夕阳低尽柳如烟”中“柳如烟”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霜月”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对往昔的情感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较,周紫芝的《江城子》更显细腻与孤独,尽管两者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思念,但周紫芝更侧重个人情感的内心描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