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0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03:35
潇湘夜雨
作者:周紫芝 〔宋代〕
晓色凝暾,霜痕犹浅,九天春意将回。
隔年花信,先已到江梅。
沈水烟浓如雾,金波满红袖双垂。
仙翁醉,问春何处,春在玉东西。
瑶台。人不老,还从东壁,来步天墀。
且细看八砖,花影迟迟。
会见朱颜绿鬓,家长近咫尺天威。
君知否,天教雨露,常满岁寒枝。
清晨的光线凝聚在天空,霜痕仍然浅薄,春意似乎要回归九天。
隔年的花信早已来到江梅。
水面上的烟雾浓厚如同雾霭,金色的波光满溢在红袖上垂下。
仙翁醉酒,询问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玉门的东边。
瑶台上,人依旧年轻,依然从东壁走来,踏上天的阶梯。
再细看那八块砖,花影仍然慢慢移动。
见到了红颜绿鬓,家人的身影近在咫尺,仿佛天威降临。
你可知道,天教的雨露,常常滋润着岁寒的枝头。
周紫芝,宋代诗人,生于北宋,卒年不详,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潇湘夜雨》创作于一个夜雨绵绵的时节,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和谐自然与人文情怀的追求。
《潇湘夜雨》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充满春意的夜晚。开篇的“晓色凝暾”与“霜痕犹浅”,通过对光线和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寒冷的氛围,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刻。接着,诗人提到“隔年花信”,以花信象征春天的到来,传递着生命的希望。
诗中的“沈水烟浓如雾,金波满红袖双垂”,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水面和女子的美丽,金波的波光如同生命的流动,红袖则代表着女子的优雅,形成了动人的视觉画面。接下来的“仙翁醉,问春何处”,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探讨生命的意义。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君知否,天教雨露,常满岁寒枝”更是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结合,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春天的到来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晓色凝暾”中的“暾”字是什么意思?
A. 日出
B. 日落
C. 太阳升起的光芒
D. 晚霞
“春在玉东西”中的“玉东”指的是哪个方向?
A. 西
B. 南
C. 东
D. 北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秋天的怀念
B. 对春天的期盼
C. 对夏天的热爱
D. 对冬天的赞美
《春夜喜雨》与《潇湘夜雨》均描绘了春天的雨景,但前者更注重对环境的描写,而后者则结合了对人的情感和思考。
《江雪》以孤独的意象展现了冬天的寒冷,与《潇湘夜雨》的春意盎然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