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7:2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7:26:46
鹊桥仙(立秋后一夕) —— 张鎡 〔宋代〕
暑云犹在,澄空欲变,入夜徘徊庭际。
新秋知是昨宵来,爱残月纤纤西坠。
芭蕉老大,流萤衰倦,静里细观天意。
轻风未有半分凉,奈人道今宵好睡。
炎热的云彩仍在,天空清澈却即将变化,夜晚我在庭院中徘徊。
新秋仿佛是昨夜悄然来临,令人怜惜的是那残月缓缓向西沉落。
芭蕉树已显得苍老,萤火虫也渐渐疲倦,静静地观察着天上的变化。
轻风中没有丝毫凉意,难道有人说今夜适合入睡吗?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鹊桥仙”这一词牌名源于古代神话中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故事,诗中描绘的秋夜景象与这一主题相呼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迁的感慨。
作者介绍:张鎡是宋代诗人,以擅长词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立秋后,正值季节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反映了内心的感受和对秋天的思考。
《鹊桥仙(立秋后一夕)》是一首凝练而意境深远的词作。开篇以“暑云犹在,澄空欲变”描绘了夏秋交替的时节,暗示着天气的微妙变化。诗人借助细腻的观察,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惋惜。接着提到“新秋知是昨宵来”,显示出新秋的到来是如此悄然无声,似乎不经意间便已降临,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迅速。
“爱残月纤纤西坠”则通过描写残月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诗人用“芭蕉老大,流萤衰倦”描绘了秋天的萧瑟,象征着生命的衰退与自然的轮回。最后一句“奈人道今宵好睡”,则带有一丝无奈和幽默,似乎在反问世人对美好夜晚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
整首词在意象的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而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哲学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到来的感慨,透过对自然变化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忧伤与思考。
诗词测试:
“新秋知是昨宵来”中的“新秋”指的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诗中的“芭蕉老大”暗示了什么?
A. 芭蕉树的繁茂
B. 芭蕉树的衰老
C. 芭蕉花的开放
D. 芭蕉的香味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秋天的感慨
C. 对夏天的怀念
D. 对冬天的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鹊桥仙(立秋后一夕)》这首词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