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宴山亭》

时间: 2025-04-26 14:18:33

诗句

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吹成疏雨。

竹槛气寒,莼畹声摇,新绿暗通南浦。

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户。

无绪。

空望极霓旌,锦书难据。

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

犀奁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

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

留住。

直到老、不教归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18:33

原文展示

宴山亭
作者:张鎡〔宋代〕

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吹成疏雨。
竹槛气寒,莼畹声摇,新绿暗通南浦。
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户。
无绪。空望极霓旌,锦书难据。
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
犀奁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
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
留住。直到老不教归去。

白话文翻译

在幽梦刚刚回归的时候,重重阴云尚未散去,晨曦的微光吹拂着细雨。
竹篱笆上冷意袭来,莼菜畦头的声音轻轻摇曳,新的绿意隐约传来南浦的方向。
此时无人经过,朱红的回廊才刚刚半开。
我无所适从,空望那遥远的彩旗,锦绣的书信难以寄托我的思绪。
青苔的小径使我追忆往昔,心中惦念着谁曾陪伴我在秋千上玩耍,彩绳缠绕在芳香的柱子上。
犀角的窗帘卷起,凤形的枕头孤零零地放着,想必我也曾几度在这里凝望。
如何能让她来呢?花雾缭绕在小堂的深处。
我想留住这份情感,直到老去也不想让她离去。

注释

  • 幽梦:指梦境中的幽静情景。
  • 重阴:指厚重的云层。
  • 晨曦:早晨的光亮。
  • 竹槛:竹子编成的栏杆。
  • 莼畹:指莼菜的种植地。
  • 朱户:红色的门。
  • 霓旌:五彩的旗帜。
  • 锦书:用华美的纸张写的信件。
  • 苔径:青苔覆盖的小路。
  • 犀奁:犀牛角制成的窗帘。
  • 凤枕:形状像凤的枕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鎡,字子仪,号瑶华,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沉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宴山亭》创作于一个清幽的早晨,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诗中描写的景象与情感交融,反映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宴山亭》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词,字句间流露出细腻的情感与优雅的意境。整首诗的开篇以“幽梦初回,重阴未开”引入,勾勒出一个朦胧的清晨场景,重重的阴云尚未散去,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晓色吹成疏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轻柔的细雨之中,感受到清晨的寒意与安静。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将目光转向自己的内心,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伴侣的思念。尤其在“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这一句,通过对小径和秋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切的怀旧情绪。诗人用“彩绳芳柱”来象征那段美好的时光,令人心生向往。

最后几句“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则表达了诗人对爱人到来的渴望与无奈,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梦初回:刚刚醒来的梦境,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2. 重阴未开:云层厚重,象征着情感的压抑。
  3. 晓色吹成疏雨:晨光下的细雨,营造出清新的氛围。
  4. 竹槛气寒:竹子编成的篱笆散发着寒气,体现出孤寂的环境。
  5. 莼畹声摇:莼菜的声响,暗示着生命的脆弱与温柔。
  6. 新绿暗通南浦:新绿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对未来的向往。
  7. 未有人行:环境的寂静,进一步突出孤独的情感。
  8. 无绪:心中无所依靠,感受到情感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物与情感结合,例如“花雾绕小堂”暗示着美好的情感被迷雾掩盖。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莼畹声摇”,让人感到生命的律动。
  • 对仗:如“晓色吹成疏雨,竹槛气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与内心的孤独,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情感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爱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 :代表着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竹槛:象征着清幽与自然。
  • 秋千:暗示着童年无忧的快乐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幽梦”指的是什么?
    A. 梦中的景象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A

  2. “新绿暗通南浦”中“新绿”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过去的回忆
    C. 孤独的心情
    答案:A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悲伤
    C. 迷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如梦令》描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宴山亭》的情感基调相似,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张鎡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宋诗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减字木兰花 偶感 减字木兰花·三续前语寄周知堂丈北京 减字木兰花·题张大千画东篱醉菊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祝瞿师百年诞辰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送黄小鲁 减字木兰花 祝南京市古都学会成立 减字木兰花 为香港李国泉君题碎经图 减字木兰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山会海 乞穷俭相 种众 折文旁的字 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字旁的字 饰结尾的成语 刀字旁的字 三四 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走望 牛字旁的字 摘艳薰香 景宿 连篇累册 腥风醎雨 摇头摆脑 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