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白沙先生菊花》

时间: 2025-07-27 23:35:00

诗句

紫艳初移自涧滨,幽怀更对白纶巾。

楚云别去遥相忆,欲折寒香寄远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5:00

原文展示:

和白沙先生菊花
林大章 〔明代〕

紫艳初移自涧滨,
幽怀更对白纶巾。
楚云别去遥相忆,
欲折寒香寄远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和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紫色的菊花盛开在涧边,勾起了作者的幽思,想到了正在远方的朋友。想要折下一些菊花的香气,寄给那位远方的友人,以表达心中的思念。

注释:

  • 紫艳:紫色的艳丽花朵,指菊花。
  • 涧滨:山涧的边缘,指菊花生长的地方。
  • 幽怀:幽静的心怀,表示思念和感伤的情绪。
  • 白纶巾:指朋友的白色 Linen 帽子,象征着清白和高雅。
  • 楚云:指楚地的云彩,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 寒香:菊花的香气,带有清冷的味道,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寄远人:寄给远方的朋友,表达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楚云”代表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诗中提到的“白纶巾”可能隐喻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菊花在古代文人中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具有隐逸、清高的文化内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大章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秋天的日子里写成的,诗人看到盛开的菊花,联想到远方的朋友,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因而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菊花为切入点,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长寿,诗中以“紫艳”描绘了菊花的美丽,给人以视觉的享受。接着,诗人通过“幽怀”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突显出秋冬季节的清冷氛围。

“楚云别去遥相忆”,诗人通过描绘遥远的楚地云彩,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这种“远”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情感上的隔阂。最后一句“欲折寒香寄远人”则透露出诗人渴望将菊花的香气寄给远方朋友,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艳初移自涧滨:描绘菊花的颜色和生长环境,表现出一种自然美。
  • 幽怀更对白纶巾: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白色的纶巾象征纯洁和高雅。
  • 楚云别去遥相忆:提到远方的云彩,感慨与朋友的分离,表现出深刻的思念。
  • 欲折寒香寄远人:表达了想要将菊花的香气寄给朋友,传达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菊花的香气比喻着友谊的清香。
  • 对仗:全诗为四句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菊花、云彩、白纶巾等意象交织出一种清新而又幽怨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主题围绕着“思念”展开,情感基调清幽而深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高洁、长寿和思念。
  • 涧滨:自然环境,体现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 楚云:远方的象征,表现思念的遥远和无奈。
  • 寒香:清冷的香气,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紫艳”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花
    B. 紫色的菊花
    C. 蓝色的花

  2. “楚云别去遥相忆”中的“楚云”指的是哪个地方的云彩? A. 北方
    B. 西方
    C. 江南

  3. 诗人欲折寒香寄给谁? A. 远方的朋友
    B. 自己
    C. 家人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菊花》 - 陶渊明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 林大章的《和白沙先生菊花》与陶渊明的《菊花》同样以菊花为主题,但陶渊明更注重菊花的清高,而林大章则结合了思念的情感,展现了友谊的深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偶得扫竹因培竹五字会仲威见过留与明叔同饭用此语成诗 寄潘恭叔曾幼度三首 伯山因其侄来惠书报以二绝 简徐季益 其四 生米矶之至德观余旧游也尝有题钓矶胡柏七言 东庵上方 智门寺后梅开丛竹间斯远举坡公春来幽谷之句 夜坐怀李季蓬 次韵莫令因迓使者同泛舟至漂神已而误焉问宿临江钟氏之阁二首 其二 从礼载酒要余及明叔游合普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藤本植物 韦字旁的字 涂歌里咏 牢笼 倚事 否结尾的成语 寡女孤男 癖好 士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薯蓣 比字旁的字 文武之道 肆开头的成语 面字旁的字 若存若亡 门可罗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