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4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43:12
满庭芳(促织儿)
作者: 张鎡〔宋代〕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
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月光洒在高高的梧桐树上,露水滋润着幽静的草地,宝钗楼外已是深秋。
泥土的花朵沿着青翠的草丛绽放,萤火虫在墙角的阴影中轻轻落下。
我静静地听着寒冷的声音断断续续,细微的韵律转而显得凄婉沉重。
为了寻找伴侣,我热情地劝说促织,催促它破晓时分织出梦幻。
儿时的记忆里,我曾记得,点灯照亮虫穴,轻步跟随虫声。
任凭身边的花影摇曳,我依然在追寻那份天真。
我带着它去华堂戏斗,在亭台楼阁中巧妙地装点金色的妆容。
如今无须再提起,那来自床下的虫鸣,凉夜伴我孤独吟唱。
作者介绍:张鎡,字子韬,号青山,宋代诗人,以词和诗著称,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社会生活,被誉为“婉约派”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往昔童年时光的怀念,折射出诗人在转瞬即逝的季节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张鎡的《满庭芳(促织儿)》是一首充满秋意与孤独感的词作。开篇通过“月洗高梧,露漙幽草”描绘出一个清朗而宁静的秋夜,月光透过高大的梧桐树洒落,露水滋润着幽静的草地,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优雅的氛围。此时,诗人的心境与秋天的萧瑟气息相互交融,显得格外凄婉。
接下来的“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沈”描绘了虫鸣的悠远与断续,象征着内心的孤寂与对伴侣的渴求。诗人在这里通过细致的听觉描写,将孤独感进一步深化,令人感同身受。
诗中“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渴望与追求,仿佛在催促时间的流逝,但最终又被现实的孤独打断。接下来的回忆“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展现了诗人对童年无忧无虑时光的怀念,这段回忆如同一缕轻烟,弥漫在诗人的思绪间。
结尾的“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则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选择与孤独相伴,发出对往昔的感叹与无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与孤独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作品运用了比喻(如“月洗”)、拟人(如“萤火坠”)、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虫鸣,抒发了诗人对孤独、怀旧及对伴侣渴望的复杂情感,展现了人们在岁月流逝中对爱的追寻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月洗高梧”意指什么?
促织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如何表现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鎡与李清照在表现孤独与怀旧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张鎡则通过自然景物与虫鸣的结合,展现出更为广阔的生命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