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0:32
忆江南
春欲尽,何处不销魂。
稚柳轻潮催小舸,
画帘微雨掩重门。
寂寂又黄昏。
春天即将结束,哪里不让人心醉神迷呢?
嫩柳在轻柔的潮水中催促着小船,
画帘后微雨轻轻地遮住了重重的门。
寂静中,天色渐渐黄昏。
此诗虽未明显引用具体典故,但“春欲尽”暗示了古人对春天的珍视与依恋,常见于古诗词中。春天作为生命的象征,常常与青春、爱情等主题相联系。
冯煦,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歌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忆江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在此时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美好,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感慨,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忆江南》通过描绘春末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句“春欲尽,何处不销魂”,直接点明主题,春天的结束令人感到无比的伤感与迷失。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稚柳轻潮催小舸”和“画帘微雨掩重门”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嫩柳在水中轻轻摇曳,微雨中透出一种温柔的意境,仿佛在催促着小船慢行,流露出一种闲适与恬静的生活氛围。最后一句“寂寂又黄昏”,则将时光的流逝与孤独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令人思绪万千。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留恋。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忆江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稚柳轻潮催小舸”中的“稚柳”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寂寂又黄昏”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比较冯煦的《忆江南》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冯煦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而白居易则更侧重于草木凋零的哀伤。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