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1:5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1:54:51
《送王伯AA28守虢》
苏轼 〔宋代〕
华山东麓秦遗民,
当时依山来避秦。
至今风俗含古意,
柔桑渌水招行人。
行人掉臂不回首,
争入崤函土囊口。
惟有使君千里来,
欲饮三堂无事酒。
三堂本来一事无,
日长睡起闻投壶。
床头砚石开云月,
涧底松根劚雪腴。
山棚盗散人安寝,
劝买耕牛发陈廪。
归来只作水衡卿,
我欲携壶就君饮。
在华山东麓的地方,秦朝的遗民们,
当年为了躲避秦朝的统治而依山而居。
直到今天,这里的风俗依然保留着古老的韵味,
柔软的桑树和清澈的水流吸引着路过的人们。
路过的行人毫不回头,
争先恐后地进入崤函的土地。
唯有你,这位使君,千里迢迢而来,
想要在三堂里喝一杯无事的酒。
三堂原本就是无事可做,
白天长时间睡觉,听着投壶的声音。
床头的砚石在月光下显得开阔,
涧底的松根在雪中显得肥厚。
山棚里盗散的行人安然入睡,
劝你买几头耕牛,发放粮食。
等你归来,只做个水衡的官,
我想带着酒壶与你共饮。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自然著称,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这首诗作于苏轼任职于虢州(今河南省虢县)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乡土生活的向往。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送王伯AA28守虢》是一首充满乡情与人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华山的风光,秦遗民的生活以及主人公的寄情于酒,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开篇提及秦遗民,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引出了对古老风俗的感慨。诗中“柔桑渌水招行人”描绘了自然的和谐美,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氛围。
在表达对友人的送别时,诗人用了“惟有使君千里来,欲饮三堂无事酒”,表现出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三堂本是个无事之地,但正是这种无事的境界,反而让人感到安逸和自在。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睡觉时的闲适,以及对买牛和发粮的建议,展现了一幅安逸的乡村生活图景。
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是苏轼寄情于自然和人际关系的典范之作。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历史背景和人际情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中提到的“秦遗民”是指什么?
A. 秦朝的将军
B. 秦朝的老百姓
C. 秦朝的文化
答案:B
“三堂”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游戏
B. 友人聚会的地方
C. 一种建筑
答案:B
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是什么?
A. 继续旅行
B. 与朋友共饮
C. 忙于政务
答案:B
相关书籍和文章可帮助深入了解苏轼的作品和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