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3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36:23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作者:李白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
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
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
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
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
秋天的雨色让人感到寒冷,秋风严峻,江水清爽。
我这孤高的绣衣人,潇洒地欣赏着青霞的美景。
我一生多有感慨,忠义并非外人所能赏识。
灾祸连绵,积怨愈深,事情已然如往日般走向悲剧。
楚国有壮士,鄢和郢地带被他们翻扫荡。
申包为秦庭痛哭,血泪交织又能寄托何方?
鞭尸之辱已降临,堂上满是宿莽之气。
这情形颇似如今的人们,奸贼陷害忠良正士。
远隔一水,我何以重归于正道?
日日夜夜听猿声哀怨,怀念贤良之士,心中充满梦想。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盛唐时期,李白在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与世事的纷扰,借雨景抒发个人的感慨与忠义之情。诗中对比历史与现实,表现了对忠良之士的怀念。
这首诗以雨景作为引子,开启了对秋天的感慨。首联以“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描绘了秋天的凛冽气候,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清冷。接下来的描写则引入了对忠义的思考,李白自视为“孤高绣衣人”,他以潇洒的姿态欣赏自然,却内心充满了对忠义的渴求与感伤。
诗中提到的“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了对英勇之士的赞颂,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忠良之士的困境。李白用“蟊贼陷忠谠”对比当代的忠义与奸邪,让人感受到他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无奈。最后,结尾处的“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则是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李白对贤良之士的思念和心中理想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忠义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望,同时通过历史的回顾,反映了作者的理想和苦闷。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