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偶成》

时间: 2025-04-26 19:53:05

诗句

交情淡泊久弥新,吏役萦缠日益纷。

香火社中真避世,簿书丛里强论文。

樽罍正及明蟾夜,舟楫来随早雁群。

世俗如君今有几,真将富贵等浮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3:05

原文展示

次韵偶成
--苏辙

交情淡泊久弥新,
吏役萦缠日益纷。
香火社中真避世,
簿书丛里强论文。
樽罍正及明蟾夜,
舟楫来随早雁群。
世俗如君今有几,
真将富贵等浮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淡泊交情的珍视和对世俗繁杂生活的反思。诗中提到,交情虽淡泊,但时间久了反而愈加新鲜;在官场的繁忙事务中,越发觉得纷扰。作者在香火社中寻求避世之地,在书籍堆中努力撰写文章。月圆之夜,饮酒作乐,船只随早雁而行。世俗的朋友如今有几个,真正将富贵视作浮云的又有多少?

注释

字词注释

  • 交情:朋友之间的情谊。
  • 淡泊:心境平和,追求简单,不贪求名利。
  • 吏役:指官吏的工作,通常指繁琐的政务。
  • 香火社:指香火旺盛的社坛,象征避世之处。
  • 簿书:指文书与书籍,象征学术研究的环境。
  • 樽罍:酒器,指饮酒作乐。
  • 明蟾夜:指月圆之夜,常象征团圆与美好。
  • 舟楫:船只,象征行旅与游乐。
  • 浮云:比喻虚无的东西,强调富贵的短暂性。

典故解析

  • 香火社:常与道教信仰有关,代表人们向神明祈求安宁和避世的愿望。
  • 明蟾: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团圆、愉悦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冷庐,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开创了“苏派”诗风,提倡自然流畅、情感真挚的诗歌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苏辙担任官职期间,面对繁重的政务和浮躁的世俗生活,作者渴望寻找一种宁静的精神寄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繁华虚荣的鄙夷。

诗歌鉴赏

《次韵偶成》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苏辙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现了对友情和世俗的独特见解。开篇两句,诗人以“交情淡泊”引入,点明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远,尽管交情淡泊,但历经时间的洗礼,反而愈加珍贵。接下来提到“吏役萦缠”,则揭示了官场的繁杂与无奈,显示了诗人在官场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香火社中真避世”,展现了诗人渴望逃避世俗纷扰的愿望,体现了他对内心安宁的追求。而“簿书丛里强论文”,则表明他在繁杂的生活中,仍然努力保持学术追求,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思考。

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樽罍正及明蟾夜”,营造了一种欢快的氛围,象征着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最后两句则发出哲学的思考,质疑世俗的追求,强调真正的富贵应如浮云一般,易逝而无常。整首诗在描绘生活的同时,传达了深刻的思想,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世俗繁华的冷静反思,给人以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交情淡泊久弥新:即使交情淡薄,时间久了却愈加新鲜,强调真挚友谊的价值。
  2. 吏役萦缠日益纷:官场的繁忙事务让人感到越来越纷扰,反映了诗人的无奈。
  3. 香火社中真避世:在香火旺盛的社坛中,诗人寻求一种避世的安宁。
  4. 簿书丛里强论文:在书籍堆中努力写作,展现了对知识的追求。
  5. 樽罍正及明蟾夜:在月圆之夜,饮酒作乐,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6. 舟楫来随早雁群:船只随早雁而行,象征着自由与悠闲。
  7. 世俗如君今有几:在世俗中,真正的朋友有多少呢?
  8. 真将富贵等浮云:真正把富贵视为浮云的人又有多少,质疑世俗的价值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香火社中真避世,簿书丛里强论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富贵”比作“浮云”,强调其虚幻和短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与世俗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真挚交往的珍重与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见解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交情:象征人际关系的深度与价值。
  • 香火社:象征避世与内心的宁静。
  • 樽罍:象征欢庆与享受生活的态度。
  • 明蟾:象征团圆与美好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香火社”主要象征什么? A. 繁忙的官场
    B. 避世的宁静
    C. 学术的追求
    答案:B

  2. “真将富贵等浮云”中的“浮云”比喻了什么? A. 真实的财富
    B. 虚幻的名利
    C. 自然的景象
    答案:B

  3. 本诗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苏辙
    C. 李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 - 陶渊明:同样表达了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 《静夜思》 - 李白:表现了对友谊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与友谊,但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更强调离别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苏辙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钦夫子明定叟夜话舟中钦夫说论语数解天地之心圣人之心尽在是矣明日赋诗以别 三塔寺阻雨 其二 三塔寺阻雨 其一 再和 丙戌七月望日自南台游福严书留山中 登瀛桥为曹公会赋 蒸霞谷为曹公会赋 炎关 过灵川寄张仲钦兼赠王令尹 赠江清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卉物 视若无睹 十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养幼 至亲骨肉 有开头的成语 皿字底的字 兮甲盘 惊天地,泣鬼神 包含山的成语 择邻而居 外氏 木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分厘毫丝 澡垢索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