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1:42
九日
释函是 〔明代〕
年年此日在高山,更不登临但倚栏。
百岁定知黄菊在,一瓢且对白云寒。
雁辞玉塞空秋草,犬吠霜钟起夜坛。
底事暂随吟望处,风流不与夕阳残。
每年在这一天,我都在高山上,然而我再也不登高,只是倚着栏杆。
到了一百岁,定然知道黄菊依旧盛开,拿着一瓢酒,对着寒冷的白云独自畅饮。
大雁已经离去,玉塞的秋天草木萧条,狗吠声响起,霜钟敲响夜晚的坛子。
究竟是什么让人暂时随意吟唱与眺望,风流的年华却与夕阳相伴残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释函是,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作品多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通过对高山的回忆与对白云的独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九日》是释函是对重阳节的独特感悟,诗中透着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思索。开篇“年年此日在高山”一句,展现了诗人对高山的依恋与眷恋,然而“更不登临但倚栏”,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似乎暗示着岁月的流逝让他无法再享受昔日的豪情壮志。接下来的“百岁定知黄菊在”,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命的思考,黄菊的存在象征着坚韧与不屈,尽管岁月无情,依然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雁辞玉塞空秋草,犬吠霜钟起夜坛”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大雁的离去与犬吠声交织,构成了一个秋天的乡村夜景,生动地反映了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最后两句“底事暂随吟望处,风流不与夕阳残”,诗人似乎在反思,虽然生活充满了诗意与风流,但夕阳的残影却让人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时间的流逝,使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哲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远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透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A. 高山
B. 黄菊
C. 白云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九日”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重阳节
C. 清明节
D. 中秋节
“底事暂随吟望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九日》这首诗的情感与思想,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