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僧子思以卷来见》

时间: 2025-06-25 10:03:52

诗句

明珠与翡翠,中国反好之。

诗书出邹鲁,诵学无蛮夷。

服彼而习此,养騂安问犁。

古者耕钓士,处心殊处卑。

譬彼乃可语,吾病强扶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6-25 10:03:52

原文展示

僧子思以卷来见
作者:梅尧臣

明珠与翡翠,中国反好之。
诗书出邹鲁,诵学无蛮夷。
服彼而习此,养騂安问犁。
古者耕钓士,处心殊处卑。
譬彼乃可语,吾病强扶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外来文化的批判。明珠和翡翠都是珍贵的宝石,但中国人更喜欢明珠;诗书的源头在于邹鲁(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而学习和诵读的过程中,没有民族的差别。我们可以学习外来的事物,但也要注重本土的传统,而生活的安定和富裕不应只依赖于耕作。古代的渔夫和农夫,心态上有所不同,地位上也相对卑微。以此作比喻,表达了我内心的病痛和对他人的依赖。

注释

  • 明珠:珍珠,象征价值和美丽。
  • 翡翠:一种美丽的绿色宝石,常用来比喻珍贵的事物。
  • 邹鲁: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代表了优秀的文化传统。
  • 诵学:学习和背诵经典文学。
  • :一种马,象征高贵和优雅。
  • 问犁:问及农耕,指生活的安定。

典故解析

  • 邹鲁:指的是古代中国的文化发源地,著名的孔子、孟子等都是出自于此地。
  • 耕钓士:指的是古代农民和渔民,表达了对不同社会地位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梅村,生于北宋,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寓意深远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北宋时期,社会经济逐渐发展,但也出现了对外来文化的思考与反思。该诗表达了对本土文化的珍惜和对外来影响的警惕,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僧子思以卷来见》是一首充满文化反思的诗。诗中通过明珠与翡翠的对比,传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明珠象征着中华文化的独特与珍贵,而翡翠则不如明珠那样被广泛喜爱,反映了诗人对文化认同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邹鲁,代表着古代文化的高峰,强调了诗书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学习中没有民族的差异,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超越地域和民族的界限,追求更高的文化真理。随后,诗人提及“服彼而习此”,表明了对外来文化的接受,但同时又强调了对本土文化的珍视。

关于“古者耕钓士”的描写,诗人通过渔民与农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不同社会层次的心态,揭示了即使身处卑微地位,内心仍然有其独特的追求与价值。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又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珠与翡翠,中国反好之: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明珠比翡翠更受人喜爱。
  2. 诗书出邹鲁,诵学无蛮夷:强调中华文化的源头来自邹鲁,学习没有民族差异。
  3. 服彼而习此,养騂安问犁:我们可以学习外来的事物,但生活的安定与富裕应依赖于传统。
  4. 古者耕钓士,处心殊处卑:古代的农民和渔民虽然地位卑微,但内心的追求却有所不同。
  5. 譬彼乃可语,吾病强扶持: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楚和对他人的依赖。

修辞手法

  • 比喻:明珠与翡翠的对比,象征不同文化的价值。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外来文化的思考,表达了知识分子对文化认同和社会地位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珠:象征着珍贵的文化。
  • 翡翠:代表外来文化的吸引力。
  • 邹鲁:古代文化的象征。
  • 耕钓士:象征着不同地位的人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明珠与翡翠的对比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外来文化的崇拜
    • B. 对传统文化的珍惜
    • C. 对物质的追求
  2. “古者耕钓士”中的“耕钓”指的是?

    • A. 农民和渔民
    • B. 书生和士人
    • C. 商人和工匠
  3. 诗中提到的“邹鲁”,主要代表了什么?

    • A. 外来文化的源头
    • B. 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心
    • C. 现代城市的繁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具有相似的文化情感。
  • 《登高》(杜甫):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传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安石:两位诗人在文化认同上的思考有相似之处,但王安石更多地关注社会变革与政治问题,梅尧臣则更侧重于文化传承与个人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及其影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一 江小鹣招游灵谷寺,遂至孝陵 鹧鸪天 其十七 鹧鸪天 其五十四 鹧鸪天 其六 鹧鸪天 第二日有感,又作 鹧鸪天 鹧鸪天四首 其四 鹧鸪天 元贞元年九月初五日 鹧鸪天 其四 雪梅 鹧鸪天平韵十二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死对头 汗流浃踵 坐谪 朝阳鸣凤 秃宝盖的字 鬲字旁的字 刻斲 矢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无后为大 阴字繁体字怎么写?阴的繁体字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寸的部首有哪些字?这份超全寸部首汉字清单送给你_汉字偏旁学习 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户字头的字 包含按的成语 战报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描写蓝天的诗有哪些?这份描写蓝天的诗句,让你轻松写出好句子_诗歌创作必备 艺术字大全_艺术字设计风格与技巧 第二字与第四字反义成语大全_反义词成语精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