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52:59
马蹄践霜雪,不畏道路寒。
游子重衣裘,慈母悬心肝。
悬心几千里,冉冉岁已残。
大河今渐涸,远目常不乾。
度雁朝夕闻,尺书寄亦难。
愿同车轮复,勿比弦上丸。
马蹄踩在霜雪之上,不怕寒冷的道路。
游子身披厚厚的衣裘,慈爱的母亲却悬挂着心肝。
思念之心隔着几千里,光阴悄然流逝。
大河如今渐渐干涸,远望时常感到无尽的干渴。
每天都能听见大雁的鸣叫,然而寄去的尺书却依然难以送达。
愿能与车轮再度相逢,不要比作弦上之丸。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作品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表现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的游子生涯中,反映了他对母亲和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作时代正值北宋初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离乡求仕的经历,表现了普遍的游子情怀。
《思远寄师厚》是一首充满浓厚思乡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游子与母亲的关系,深刻体现了亲情的深厚与思念的无奈。开头两句“马蹄践霜雪,不畏道路寒”,不仅描绘了游子在寒冷环境中艰难前行的情景,更象征着游子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在这个过程里,游子虽有艰辛,却不惧困难,表现出一种坚韧的精神。
接下来的“慈母悬心肝”,则将视角转向游子的母亲,深刻展现了母亲对远行子女的忧虑与牵挂。这一对比让人感受到游子在追求理想时,母亲的牺牲与无私之爱。随着“悬心几千里,冉冉岁已残”,诗人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沉重,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人。
最后几句“愿同车轮复,勿比弦上丸”,则是诗人对重逢的渴望,表现出浓烈的情感。比喻“弦上丸”指的是无法触及的东西,表达了重逢的期待与不易。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生活的坚韧,也有对亲情的深切思考,展示了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逐句解析:
马蹄践霜雪,不畏道路寒。
游子在寒冷的霜雪中行走,表现出不怕艰难的精神。
游子重衣裘,慈母悬心肝。
游子身披厚衣,母亲则因思念而心生忧虑,展现亲情深厚。
悬心几千里,冉冉岁已残。
思念的心情跨越千里,时间悄然流逝,感叹光阴的无情。
大河今渐涸,远目常不乾。
大河渐干,象征着生活的艰辛,诗人眼中常带忧虑。
度雁朝夕闻,尺书寄亦难。
每天都能听见大雁的鸣叫,但寄信的难度则体现了思念之苦。
愿同车轮复,勿比弦上丸。
期盼与母亲重聚,不要比作无法实现的愿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母亲的思念与对重逢的渴望,表达了游子在外打拼时的艰辛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亲情的珍贵与无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马蹄践霜雪,诗中所表达的是( )
A. 游子的坚韧
B. 田园风光
C. 亲情的冷漠
“慈母悬心肝”中的“悬心”指的是( )
A. 母亲的快乐
B. 母亲的担忧
C. 母亲的期盼
诗中“尺书寄亦难”的意思是( )
A. 寄信很容易
B. 寄信很困难
C. 信件已经送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